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发展起来,形成了在科技,教育,商业等领域的分支。尤其是在商业领域的发展尤其引起了关注。随着商务活动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商务活动的领域日益扩展到国际领域,其形式和内容也由原来单一的进出口货物贸易发展到了许多相关领域,如技术引进,国际金融,国际商法,涉外保险,招商引资,海外投资,广告,国际运输等。国际商务英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国际商务英语是以国际商务为语言背景的一种应用性英语语体,它涵盖了相关的各个领域的专业英语,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经济学英语、保险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和航运英语等。随着近年来对国际商务英语研究的发展,国际商务英语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成为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语言变体和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分支。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借助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人们对国际商务英语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把国际商务英语的研究放在话语分析这一背景下进行,以期取得对国际商务英语更加完整和深刻的认识,获得基于此研究基础的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些启示。话语分析致力于调查话语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调查专业世界的真实情况,对话语和话语产生的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进行阐述。本文借鉴了斯考伦(Scollon)所提出的话语系统理论框架和巴蒂亚(Bhatia)话语分析的社会批评视角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国际商务活动是人类在特定领域内的一种交流,在这一领域内的任何的交流形式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话语系统,包括意识形态,社会化,话语形式和礼貌体制四个方面的内容。而专业话语分析在经历了文本视角和策略视角之后,逐渐转向了社会批评视角,即调查专业技术的实际情况。专业技术包括学科知识,专业惯例和做法,话语能力这三个方面。笔者依据斯考论的话语系统理论,首先论述了国际商务英语的话语系统,从话语系统的角度分析国际商务英语并分别对这一体系中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随后从专业话语分析的社会批评视角来分析国际商务话语体系,分别是学科知识,专业惯例和做法以及话语产出和接受能力。并对中英国际商务话语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从话语的角度对商务英语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参与的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守行业惯例和程序并接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资源,运用适当的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活动的话语系统。最后,根据国际商务英语的特点以及中英文在国际商务话语的差异,提出了对翻译的一些启示,并以翻译动态等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方法。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就是要在相同的话语语境下在不同的语言中构建话语系统的过程,是一种话语的功能对等。这种功能对等分别体现在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方面的功能对等上。笔者认为只有达到这三个方面的对等才能比较完全地在两种语言之间构建有效的国际商务话语系统。
本文分为以下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什么是国际商务英语和话语分析。先从ESP的发展引申出国际商务英语的出现和发展,指出国际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是在国际商务环境和跨文化交际下使用的英语。随后讨论了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问题。最后引出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建立国际商务英语话语系统,并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这一系统进行分析以及得出对翻译的一些启示。
第二章:本章旨在建立国际商务英语话语系统。首先介绍了斯考论的话语系统的四个方面,然后运用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商务英语是怎样的话语系统。在意识形态上,国际商务英语是以达成特定的商业目的为其意识形态的,完成国际商务业务的任何方式和惯例都是在这一意识的约束下构成和进行的,这也是区分国际商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标志。在社会化上,任何一个要进入国际商业领域的人都需要经过学习和特定的“社会化过程”以显示其作为国际商务英语话语系统成员的身份。“社会化过程”指的是学习特殊的学科和专业知识,掌握符合本国文化习惯的专业惯例和做法。在话语体制上,主要介绍了国际商务话语系统的非修辞性,专业语类以及语言功能三个方面的特点。在面子系统上,介绍了有关面子在国际商务英语话语中的作用以及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模糊语言”来避免威胁面子的行为以达到维持良好的商务关系的目的。
第三章: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国际商务话语系统进行分析,分别从专业话语的社会批评视角的三个方面来进行。文章先介绍了这三个方面的含义以及三者在话语体系重视如何共同或是单独起作用的。并区分了国际商务英语话语和中文话语在国际商务中的差异。随后用国际商务英语话语系统的两种形式:信函(书面话语)和谈判(口语话语)为例作了说明。总结国际商务英语话语的特点和内涵,给出从话语系统和分析角度对国际商务英语的定义。
第四章:国际商务话语研究对翻译的启示。首先对国际商务英语话语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国际商务英语的三方面特点:词汇专业型强,准确性高,话语体制多受专业惯例和文化的影响,话语互动多采用礼貌,模糊等语用策略。而这三方面的特点对应语域理论中语言的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话语翻译就是要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对等,分别体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对等上。笔者认为只有达到这三个方面的对等才能比较完全地在两种语言之间构建有效的国际商务话语系统。
第五章:对全文的总结。指出话语分析的研究促进了国际商务英语研究的发展,从静态的语言描写转向了动态的对国际商务话语的描写,希望从这一角度对国际商务英语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完整的认识国际商务英语这一学科分支。笔者相信,这样做,无论是对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研究还是教学研究都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