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人口和经济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出现了城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土地投机性开发、教育及医疗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以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变化,明确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对指导研究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例,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对其城市脆弱性进行评价。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方面
【基金项目】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范围识别、模拟及优化策略”(20171BAA208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人口和经济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出现了城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土地投机性开发、教育及医疗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以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变化,明确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对指导研究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例,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对其城市脆弱性进行评价。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加权求和法对各子系统和综合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其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将地理探测器与障碍度模型相结合,剖析影响城市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物元模型对城市综合脆弱性进行分级,找出不同等级脆弱性城市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7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城市综合脆弱性整体呈现下降的态势。研究区各城市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脆弱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进贤、芦溪、新干、万载、靖安和铜鼓县等6个城市的资源环境子系统出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而南昌市区、新建县、南昌县、安义县、景德镇市区、浮梁县等40个城市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逐渐升高,城市生态环境逐渐变差。(2)2000年、2010年、2017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城市综合脆弱性空间分别出现弱集聚、集聚、显著集聚特征,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显著。2000-2017年,城市群西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的城市状态变化最大;研究区北部包括景德镇市区、德安、永修、星子、鄱阳、浮梁和九江县,这些区域城市状态变化最小;中南部呈“Z”状分布的城市总体变化比较稳定。总体而言,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城市状态整体转好。(3)2000-2017年,人均GDP、财政自给率、万人拥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城镇化率、万人拥有医生数、城乡收入比、水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人均土地资源量和生物丰度等是影响城市脆弱性主要因素。交互作用探测结果显示:2000-2017年,人均GDP、城镇化率、万人拥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口密度、年末单位从业人数、水域面积占总面积比率、林地覆盖率、人均土地资源和生物丰度等是影响研究区城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它们与其它指标相互作用形成了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障碍度模型结果显示:经济规模的财政自给率、经济结构的二三产业就业比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发展的年末单位从业人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资源环境的林地覆盖率、水面率、人均土地资源量和生物丰度是影响城市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可得,选用地理探测器和障碍度方法研究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是合理的。(4)2000-2017年,城市群经济、社会子系统脆弱性等级不断降低,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等级不断上升,到2017年,不存在低脆弱性城市。通过物元模型对城市综合脆弱性的分级,2000-2017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较低脆弱性和低脆弱性城市数量所占比例迅速上升,高脆弱性城市和较高脆弱性城市数量所占比例骤减,到2017年,研究区不存在高脆弱性和较高脆弱性城市,南昌市区、萍乡市区、九江市区属于低度脆弱性城市;新建县、南昌县、上栗县、芦溪县、武宁县、湖口县、彭泽县和乐平市、瑞昌市、德兴市等属于较低脆弱性城市;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莲花县、九江县、修水县、都昌县和星子县等属于中度脆弱性城市。(5)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走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医疗卫生和教育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其他文献
从利用卫星获取遥感影像到小型无人机采集影像数据,影像的获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城镇三维建模技术也日益成熟,但传统的建模技术广泛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并且模型的真实性差、精度低等问题,无法高效地进行大规模城镇三维模型重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利用无人机等飞行载体组合传感器进行多维度测量,从而获取大量地物的影像信息,为高效率生产大区域三维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使得地表组成要素发生巨大改变,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因而伴生的城市生态问题日益显著,其中热环境问题越发严峻。城市热环境的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地表景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系统地研究城市地表要素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热环境的关系,对城市健康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并结合景观生态学思想,以南昌市为研究区域,选用2000、2005、2011和2
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更大程度的改变与破坏,其中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和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治理水土流失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步骤就是对水土流失进行实时监测。然而,因水土流失面积大、波及范围广,传统的监测技术难以全面而清晰的监测水土流失情况,且对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又较为落后。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水土流失监测平台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鉴于此,本
垂直轴风力机因其自身具备的万向受风、噪音低、安装维护成本低、重心低等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相对较低的风能转化率使其并没有如水平轴风力机一样被广泛应用。风轮气动性能优化和新型翼型设计是提高风机风能转换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翼型优化模型、风机气动性能理论分析模型、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的风轮参数优化模型,并结合提出的优化算法完成了垂直轴风力机参数智能优化系统的
龙川江盆地位于滇西腾冲微板块上,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新生代盆地。到目前为止,龙川江盆地已经发现了几个中—小型砂岩铀矿床,如381、382、384、50、506号矿床等。但由于盆地地处偏远,靠近国境线,而且地形地貌复杂,总体上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中国西南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推进,盆地找矿工作有了一定的投入,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本论文通过系统收集整理资料
区域环境辐射监测中,以核设备为探测节点实行分布式部署是主要途径。这些设备系统彼此独立,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及数据存储平台各不相同,数据多源、异构特征明显,设备信息统一管理困难,尤其是在管理用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核数据方面。将异构数据集成技术应用于核信息处理领域,提出一种以中间件体系实现多源异构核数据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核数据高效透明共享。论文核心工作有:(1)针对核探测设备核数据没有现存大型服务器型
蒸汽凭借其无污染、成本低的优良特性,被长期作为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的主要能源传输介质。蒸汽管网作为蒸汽运输设备,将蒸汽运输到各个用汽点。由于蒸汽管网的规模大,分布广等特点,且存在硬件设备老化故障的现实情况,导致管网运行状态难以辨识和控制;测量仪表数据通常表现出不完整,精度低,一致性差等。这些问题在能源管理、实时调度与优化控制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面对以上问题,本
沥青铀矿是各类铀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在中低温热液铀矿床和表生铀矿床中广泛分布。下庄铀矿田是我国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石角围矿床位于下庄铀矿田南部,铀矿体受硅化破碎带与辉绿岩脉联合控制,是下庄铀矿田内铀矿石品位最高、质量较好的富铀矿床,其成矿作用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存在成矿流体特征、铀成矿年代学、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的问题未能解决,制约了对铀矿床成矿机理的深入认识。沥青铀矿是粤北石角围花岗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流域水质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特性,可以为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等方法收集数据,构建大清河流流域的水质污染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解析流域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并耦合排污系数法识别流域关键污染源区,为流域污染减排提出对策建议。具体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库伦效率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当前能源存储与转化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商用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以聚烯烃材料为主,拥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然而,聚烯烃材料对电解液浸润性和热稳定性的不足,严重地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及安全性能的提升。纤维素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对电解液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纤维素是一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