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时间对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生长特性及产草量的影响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yel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40个来自南澳、北美和欧洲的不同苜蓿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对不同苜蓿品种(系)的刈割高度及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系)在同一地区的适应能力,重点评价其生产性能,筛选出适应于该地区生长的高产、再生性能好的苜蓿品种(系)。试验小区设在甘肃农业大学,不同苜蓿品种的生长速度不同,一些返青较早的苜蓿品种全年可刈割四次,每次刈割时测定小区的产量及平均植株高度,在秋季苜蓿停止生长前测定植株高度。不同苜蓿品种的生长高度、刈割高度、产草量是明显不同的,结果表明:
其他文献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植被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导致的草原退化已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地的核心地带开展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家庭牧场尺度上,对常年固定轮牧时间的8个轮牧小区的主要植物种群、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晚放牧较早放牧有利于短花针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