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特质风险反映的是股票收益中不能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解释部分的风险。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认为特质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被分散殆尽,也就是说投资人不应该因承担特质风险而期望高于无风险利率之上的收益,但事实上,投资者并不能够持有足够分散特质风险的投资组合,近年来研究表明特质风险在股票风险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使得对特质风险的研究热度不断增加。与特质风险定价、"特质风险之谜"和风险控制相关的一系列研究引发了对特质风险内涵性质的讨论,既有文献对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为"信息论",认为更高的股票特质风险反映了更高的股价信息含量。这些学者认为私有信息通过知情交易进入到股价中,使得股价更好的反映公司的市值;其二是"噪音论",认为股票特质风险是公司层面的信息不确定性通过投资者的噪音交易传递到股价中的,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对特质风险内涵性质的研究是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特质风险的理论基础,也是解释"特质风险之谜"的重要途径,对风险定价理论的意义也不容忽视。简单的将特质风险视为"信息"或"噪音"的体现,会导致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研究在中国证券市场特质风险的内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融资金额、上市公司数量和投资者数量都已具备了可观的规模。但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不完善的新兴阶段,股价波动性高,同涨共跌现象严重;投资不够理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远低于成熟市场,投机氛围过重,短线交易频繁;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本文的工作内容即为研究在中国证券市场特质风险的内涵性质。本文的研究中心是股票特质风险的度量及其对并购溢价的影响,样本选取的是标的方为沪深A股股权,首次公告日在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内的兼并收购事件。由于本文从公司水平进行研究,所以采用直接分离法度量特质风险:分别通过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构建了八个特质风险估计量,这八个特质风险的估计量基于不同的估计区间或数据频率,分别检验这八个特质风险对并购溢价的影响,通过实证结果说明以中国市场为背景环境,特质风险体现的是公司层面的信息不确定性,还是股价信息含量。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结论:无论是采用CAPM模型还是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采用日数据、周数据还是月数据,在短期还是长期内估计的特质风险都与并购溢价显著负相关,对于这种负相关关系的出现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环境和制度特点,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噪音交易主导市场,公司层面的信息不确定性通过噪音交易传递到股价中,导致较高的股票特质风险。因此,特质风险越高,股价中的信息不确定性越高,股价偏离公司市值的可能性越大,并购方愿意支付的溢价率也就越小。特质风险是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热点,对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决策有重要意义。既有文献多是通过研究不同制度和信息透明度的国家来研究市场层面的特质风险,或是通过构建公司层面信息指标(或噪音指标)研究特质风险与信息指标(或噪音指标)的相关性,本文则从另一个角度——股票特质风险对并购溢价的影响来研究股票特质风险究竟是"信息"还是"噪音"。目标公司的私有信息对并购方的并购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如果特质风险反映的是股价信息含量(或是"噪音"),那么它会对并购溢价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检验了特质风险对并购溢价的影响,指出公司层面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我国特质风险的推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拓展研究,诸如研究分析股票特质风险并判断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特质风险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影响并购绩效等。此外,至今学者对特质风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股票市场,极少有涉及债券市场的研究,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研究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