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发对称破缺与元激发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的相变以及临界现象是凝聚态物理的经典阐释,如超导相变、超流相变、铁磁相变等都可以在朗道热力学相变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理解。随着理解的深入,两类相变被认为是超越了与自发对称破缺有关的朗道相变的范式,一类是拓扑相变,另一类是超导-绝缘体相变等所代表的量子相变。在二维超导体系中,绝对零度下的基态除超导态和绝缘态外,量子金属态是否存在是国际学术界三十多年来悬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发对称破缺与元激发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的相变以及临界现象是凝聚态物理的经典阐释,如超导相变、超流相变、铁磁相变等都可以在朗道热力学相变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理解。随着理解的深入,两类相变被认为是超越了与自发对称破缺有关的朗道相变的范式,一类是拓扑相变,另一类是超导-绝缘体相变等所代表的量子相变。在二维超导体系中,绝对零度下的基态除超导态和绝缘态外,量子金属态是否存在是国际学术界三十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以及在高温超导体系中,量子临界区的奇异金属与普朗克耗散也是凝聚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以此为背景,本文在人工纳米多孔结构高温超导钇钡铜氧(YBCO)薄膜中,系统地研究了超导-量子金属-绝缘相变,首次完全证实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并详细研究了量子临界区标度不变性的性质,并首次在玻色子体系中发现了奇异金属态,揭示了耗散对量子体系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转移纳米蜂窝结构的多孔氧化铝(AAO)模板到高质量的高温超导YBCO薄膜上,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制备YBCO多孔薄膜。通过调控反应离子刻蚀时间,实现了YBCO多孔薄膜的超导-量子金属-绝缘相变。量子金属态存在的直接证据是体系的电阻随着温度降低表现出饱和特性,YBCO多孔薄膜的电阻饱和温度高达5 K,远远高于常规超导体系,提升量子金属态的稳定性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调控YBCO多孔薄膜的无序度绘制了超导-量子金属-绝缘相变的完备相图。(2)通过系统的极低温变磁场下的电学输运测试,发现超导态、金属态与绝缘态这三个量子基态都有与库珀对(玻色子)相关的h/2e周期的超导量子磁通振荡,表明量子金属态与载流子为费米子的传统金属不同,是玻色金属态,因此揭示出玻色子对量子金属态的形成起主导作用。本论文通过测试不同量子态的量子振荡振幅随温度的变化系统研究了量子相位相干性衍化。实验发现,具有量子金属态效应的YBCO多孔薄膜,量子振荡振幅随温度的降低先迅速增大然后在低温下饱和。进一步分析揭示出振荡振幅饱和对应于相位相干长度饱和,是量子金属形成的一种可能的机制。振荡在低温下饱和可能来源于某种退相干机制或耗散效应。此外,在量子相变点附近的绝缘态观测到了h/4e量子振荡的实验迹象,这种h/4e量子振荡可能揭示了一种新颖的量子态(Charge-4e态),与配对密度波有关,由条纹超导态激发导致。(3)本文进一步发现了在YBCO多孔薄膜中的量子临界点附近存在奇异行为,表现为电阻随温度线性变化,称为玻色奇异金属态。与费米子(奇异金属态)的散射频率1/τ到达普朗克耗散极限k BT/?类似,通过线性电阻温度曲线的斜率,计算出玻色载流子的弛豫频率也到达了普朗克极限,这说明普朗克耗散是普适的,超越粒子统计规律的。在量子临界区附近的磁电阻也是线性,且满足标度不变特性,揭示了耗散过程在玻色子的量子相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耗散过程不仅在固态材料中会引起奇异的输运过程,也会在冷原子的输运中体现。本文的研究将奇异金属扩展到玻色子系统,这表明在没有准粒子的量子物质中存在普适的输运规律,为耗散量子体系提供了基础性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建设初期开展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调控、文物防震方面针对具体文物做了大量的分析设计:文物保护应注重预防性保护手段的改进与优化,特别在地震多发区应建立文物防震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重视环境监测、博物馆馆舍动力检测等数据的积累,提出了基
瑕疵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履行行政职责中所作出的不合法、不合理、不正确的行政行为,包含重大明显瑕疵、一般瑕疵、轻微瑕疵和明显轻微瑕疵四种类型,并对应不同的法律后果。468份律师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存在说明违法理由不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不清晰、法律依据适用不准确、决定程序表述不明确、救济途径告知不完整等情形,可归属为不同瑕疵行政类型,以明显轻微瑕疵为主。实体规定适用困难、程序价值不受重视、文书价值认知不足、文
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兴业态,直播电商已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如何更好地捕捉公众需求、认知用户行为、提升发展质量、推动行业升级成为直播电商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为基础框架,结合感知风险与路径依赖理论,建立直播电商用户使用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对用户行为意愿和使用行为的影响作用,以及感知风险、路径依赖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加快推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为例,以网上教学平台的构建为基础,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了再设计,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设备,实现"互联网+"在教学领域的合理应用,探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教学模式。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基本上采用PLC、DCS和SIS等系统对工艺操作及生产流程进行过程控制。然而,一旦DCS系统受到电源波动影响,会对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DCS的供电一般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因其是具有稳压、稳频、滤波、抗电磁和射频干扰、防电压浪涌等功能的电力保护系统,更重要的是具有提供后备电源和无间断切换的功能。
水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纽带,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质量。污水资源化以水质提升和再生利用为目标,从源头阻断污水进入自然水循环过程,改善水体质量,从而维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目前,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总体利用水平不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有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矛盾,是一项兴利除害、利
目前,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波动性电源快速增长,导致电力不平衡矛盾突出,亟需发展储能技术。抽水蓄能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方式,已成为电网储能的主力军。国外相关资料报道,把储能介质“水体”换成其他固体重物的重力储能发电可实现与抽水蓄能电站类似的功效,但国内还缺少系统研讨。本文分析了重力储能发电的现状,类比抽水蓄能技术提出构想方案,引入“重力轮机”“上仓”与“下仓”等概念;阐明了重力储能、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重力储能是一种环保性和经济性均具有竞争力的物理储能,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重力势能储能这一物理储能方式的工作原理和储能结构,详细分析了新型抽水储能、基于构筑物高度差、基于山体落差、基于地下竖井的重力储能系统及综合储能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重力储能的研究现状及示范工程,总结并分析了各种储能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展望了重力储能的
一个由欧洲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提议,利用山脉来建造一种新型长期储能模式——山地重力储能已经出现。与大型抽水蓄能一样,山地重力储能也是将重力势能作为储能手段。山地重力储能电厂由一个类似矿山的沙子或砾石储存站和其正下方的加油站组成。工作原理是,部署一台电动机,在充电模式下将固体物质提升到高处,在需要时释放固体物质带动发电机发电。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研究人员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山地重力储能可作为
1 前言机械锚固顶板的锚杆自1947年引进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采矿工业中。1989年估计指出,8500万紧固装置和约4900万锚杆装置仍靠应用拉应力来完成为维护稳定巷道所需的加固。每年使用的锚杆近8500万。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树脂锚头加固锚杆,其次是标准机械顶板锚杆、特制锚杆(机械锚杆和树脂强化锚杆)以及组合锚杆。后张力树脂锚杆、组合系统和摩擦铆管仅为使用的锚杆装置的10%(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