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多元文化正在杂交还未形成较为稳定的新文化规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既给我们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那么,学校的语文教育正在做什么呢?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学校语文教育又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这是论文提出的新问题。论文从此着手,来观察多元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并借鉴教育文化学中关于文化与教育关系的理论阐述,思考学校教育应发挥它怎样的文化功能。在此基础上,再对学校的语文教育作一番考察和分析。首先观察我们的语文课堂,分析成长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学生的文化特征。受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文化已呈现新的特征,特别是多元的价值取向。当代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对民族优秀的文化继承不力,又在当代纷繁的文化信息面前虽然接受快,可毕竟显得盲目,批判吸收的能力羸弱。其次,审视我们语文教育的现状:满足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生活。因为语文教育缺乏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和策略,教师对学生文化缺乏了解,学校语文教育生活便容易产生诸多的文化矛盾与冲突。从这些矛盾与冲突中,反映出教育所传递的主流文化(或文化规范、教育文化)在学生的心目中已失去唯一的正确地位,而且,社会上的文化失范现象业已映射到我们青少年学生身上。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缺乏一种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和策略?论文作了两点分析:一是考试的制约;二是传统的教育文化观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对此该怎么做呢?论文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视角:协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用比较文学和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比较、鉴别各类文化,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异文化,从而学会批判地选择、吸收各类文化;在语文实践中逐步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论文写作的最终目的是明确学校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筑民族精神;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增加民族文化的创生力;三、语文教师做一名文化的研究者。履行语文教育的这一文化使命体现了语文教育不只是传递文化,而在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创生力,体现了语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继承与发展中铸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这是全球化社会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