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郁金香属的研究历史及我国野生郁金香属的研究概况,针对新疆郁金香属存在的问题,对该属植物中3组共11种及少数种的不同居群进行了物候学观测及资源评价、对8个种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的比较胚胎学及具有较大育种价值的准噶尔郁金香(T.schrenkii )传粉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物候学特点:该属所观察的11种植物具有萌动早、年生长期短、抗寒性强等特点。毛蕊组(Sect. Eriostemones)、长柱组(Sect. Orithyia)及无毛组( Sect. Leiostemones)3组组间物候节律不同,组内种间具一定相似性,但无毛组( Sect. Leiostemones)组内种间、甚至是同种植物的不同居群在同一生境下物候期相差相对较大。从物候节律来看,毛蕊组(Sect. Eriostemones)较进化,无毛组( Sect. Leiostemones)较原始。 2.该属3组中8种郁金香共具有5种胚囊类型,即毛蕊型(Eriostemones type)、贝母型(Fritillaria type)、五福花型(Adoxa type)、德鲁撒型(Drusa type)及四叶郁金香型(T. tetraphylla type)。除毛蕊郁金香(T. dasystemon)和异叶郁金香(T. heterophylla)外,其它6个种的胚囊发育类型均为首次报导,且发现长柱组(Sect. Orithyia)的异叶郁金香(T. heterophylla)和异瓣郁金香(T. heteropetala)不止1种胚囊发育类型。从比较胚囊学角度,初步探讨了郁金香属植物胚囊类型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3.准噶尔郁金香(T. schrenkii )自花授粉有少量结实,但以异花传粉为主,且为虫媒传粉,有效传粉昆虫主要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其授粉方式为腹面接触式,访花频率平均为4.20次/15min。 4.资源评价结果:通过对11种及少数种的不同居群的园艺性状的观测,发现每个种及少数种的不同居群都有其特点,在育种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WP=7>需要将其作为杂交育种的基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