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案件的有效执行是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也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司法实践中,民事案件“执行难”难在如何快速高效的查找被执行人的可供执行财产数据、查找被执行人的位置下落以及协调协助执行单位履行协执义务等方面。如今财产信息高度分散,财产的流转高速且隐蔽使得传统的执行查控模式失灵,最高院及各级法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民事案件网路执行查控模式,突破了地域和时效的限制,建立了民事案件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使得在大大节约司法资源的同时,对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进行了及时而全面的查控。由于系统在全国实施时间并不长,系统仍处于探索开发阶段,加上我国在执行方面的立法不完善、社会财产体系制度缺失等,导致在查控系统的推进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在构建和运行中存在的诸如系统功能不完善、智能化水平不高、查控范围受限以及系统推进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财产种类的细化、新型财产种类的出现以及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手段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查控。也限制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诸如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都为民事案件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优化带来了无限可能。本文将重点针对查控系统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设计、系统功能开发完善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对系统如何优化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法院执行大数据应用,建立人民法院自身的大数据库模型,通过云平台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用高速运转的云计算对数据实时进行筛选和调取,进而可以实时实现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下落、消费经营及信用惩戒等各个方面进行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