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和单纯腹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并进行对比,作出客观性评价,为心肾不交型失眠寻求更佳的针刺治疗方案并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患者共66例,将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腹针的治疗方案,疗程为2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PSQI评分、HAM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SQI评分总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的治疗方案与单纯腹针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AMA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的治疗方案与单纯腹针的治疗方案均能缓解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焦虑情绪。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的治疗方案与单纯腹针的治疗方案均能减轻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伴随症状。5.总体疗效: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9.70%。两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SQI评分、HAM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在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和减轻伴随症状的治疗作用较单纯腹针更为明显。结论: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的治疗方案与单纯腹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方面均有确切的疗效。在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情绪和减轻失眠伴随症状方面,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临床上可以推广方氏头皮针结合腹针作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针刺治疗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