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几乎都缘于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不同步。认识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我国现代化实践的需要。本文结合我国实际,主要探探讨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动规律。文章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对现有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综述,对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问题作了简单的回顾和分析。笔者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充分利用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运用“有形之手”对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或区域的供给比例关系的调整;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从总结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三个组成部分(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城乡济结构调整)的状况、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城乡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三组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对每组互动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三组互动关系相对应,又总结出三组互动规律。笔者认为,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都是积极的变化过程,因此,二者之间的互动应该是正向的、积极的,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向协调。 第三部分,在前面的分析论述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对策,概括为“一调整三统筹”,即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统筹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统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统筹城乡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 “结语”部分,指出了本研究的贡献之处主要在于:建立了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互动的理论模型,总结了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互动的一些基本规律,提出了西部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巨大差距的根源在于贫困地区的CJ恶性循环的观点。此外,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