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的谱系与纲要(1840-1949)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要认识和理解“建筑”最好的资讯途径是通过到处走动“看”建筑(动态)或“读解”建筑史(静态)的方法来进行,在动静之间来达到人类对于“建筑”认知的升华,而“建筑史”非仅是人、事和物的简单表述和宣达,是需要通过研究、整理和分析、判断后,才能加以融会贯通和梳理其中所衍生的思想、活动、经验和价值。  研究状况、起因、重整、还原、梳理  笔者在综观和了解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1840-1949)关于“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后,从中观察到已有多位著名建筑师、建筑学者、建筑史学家、建筑理论家对此范围和方向(1840-1949,中国近代建筑)做过片断或深入地大量研究和探讨,并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及专作,包括有邹德浓教授(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张复合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大庆(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赖德霖教授(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助教授)、常青(同济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徐苏斌教授(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肖毅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汪晓茜(东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等。在这些研究成果当中,绝大部份经由历史资料和文字纪录而得以流传,让尔后的建筑师、教师和学生可以了解到过往“中国近代建筑”发展中仅存和幸存的记忆和事实,这些大量的工作成果至今没被人们所遗忘,也是兴起笔者对这方面研究的兴趣和成因,而笔者在了解过这些成果后,实然看到其中存在的些许问题——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1840-1949),中国近代经历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挫败,经济和科学发展受挫,并影响到整个社会层面,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建筑”的正常化和持续性的发展,致使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1840-1949)的“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处于一种间断和无法延续的状态,建筑历史或研究被切割得残破不全、分崩离析,因此,必须进行重新梳理、还原和定义。而笔者所观察到的历史问题包括有作品的损毁和残破、作品已不负原来面貌、文字纪录着重在部份建筑师的报导和读解、忽略其他建筑师的研究、纪录内容着重在特定设计潮流、有些建筑师作品被遗忘和刻意忽略、无法深入分析和分类作品、执业型态的定位不明等,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中国近代建筑”无法详细的介绍并全面和客观的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必要对“中国近代建筑”再次做一个客观的定位,及历史、思想、理论的判断,让世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收集工作,实地考察,汇集既有和新发现的资料(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专著及文章),重新做整理,并编制成“年表”,接着从读解“年表”过程中进行基础性的概括和归纳,以“谱系”和“纲要”的方式将“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做适切的梳理和衔接,还原当时所能掌握到的事件和现象,进行细致、严谨、客观的分类和分析,再予以深化研究、对照和整合后,叠加出新的体系和框架——近代的历史、近代的建设和辩证、近代建筑师的个体观察、近代建筑教育的萌生和发展、近代建筑相关执业型态的破啼而生、近代建筑师之观察和解析、近代建筑师的作品分布。并从框架中重新审视和建立“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的内在和完整,最后勾勒出“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在20世纪世界建筑发展史上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冀望能填充和补足被世界建筑史所遗忘的“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
其他文献
该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室内设计进行重新剖视,并提出相庆的操作模式.在理论部分,笔者首先承认: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其次,将设计看作是社会生活结构与关系的反映
城市公共化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伴随着图书馆职能的改变,图书馆建筑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图书馆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必定会逐渐成为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休闲中心三合一的综
目前,许多的城市都被交通堵塞,人口过多,大量的高楼大厦所困扰着。因此,人们需要空间来休息,进行锻炼,相互交流。但是目前的城市设计并没有满足人们的这一愿望。这也就是为什么15年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愈来愈紧张,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有许多高层建筑的设计千篇一律,致使建筑形象趋同,也有许多高层建筑的设计过度标志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发展现代农业列入其中,现代农业已成为国家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北京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
现有资料表明,进行街区空间形态与其内风环境状况的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然而,在进行街区空间形态与风环境状研究之前,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取一组能够较为全面、准确的描述街区
本设计以土家吊脚楼最独特的构件——龛子为出发点,将龛子下的空间打造成具有私有领域主张的公共空间以鼓励集体主义的生活方式,并用现代的手法重新阐释龛子的形态特征以隐喻土
城市中心商务区(CBD)是现代城市核心功能的集聚区,是城市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职能向流通中心转型,金融、
本论文探讨了1889年至1930年间,工业化观念和钢筋混凝土对法国建筑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认为法国现代建筑诞生的原点是工业化观念与钢筋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早在20世纪2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