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导致恶劣天气的频繁发生;能源供给遇到了瓶颈问题;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因此,本文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并与美国、日本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和GDP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动态效应,尤其是二氧化碳对GDP的冲击效应保持在10%高水平上,GDP对二氧化碳的冲击效应保持在2%。而美国GDP的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有着负向的冲击效应,二氧化碳对GDP的冲击效应也只有2.5%。说明我国现行阶段,GDP的增长主要还是靠着粗放型的资源消耗来带动。本文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GDP进行EKC验证,得到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存在三次方的关系,倒“U”型关系不明显;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存在二次方关系,且整体存在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采取的节能减排策略起到了一定效果。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进行EKC检验,即验证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美国、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GDP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GDP的增加开始下降;巴西、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虽然也存在倒“U”型,但是现阶段处于倒U型左端,碳排放仍然随GDP的增长而增加,且巴西的上升趋势比中国明显;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三次方关系,但整体是下降趋势;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斜率为正的线性关系,说明随着GDP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不断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GDP对碳排放依赖性逐渐变小,而发展中国家GDP对碳排放依赖性仍然较大。因此建议发展中国家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和大力发展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