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农村治理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领导是我国农村治理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在农村治理中发挥着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在历史上,党通过干部下乡与组织嵌入的方式,将农民群众组织和动员起来,实现了对国家治理至关重要的社会整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随着农村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党领导农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也不断变革,突出表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功能和运行模式的革新。新时代党领导农村治理,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社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向农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来推进农村治理的制度创新。从现实需要来看,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部分农村地区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迫切需要外部资源的注入。而一些农村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党组织软弱涣散和精英俘获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外部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因此,在资源下沉的同时,自上而下对农村治理进行介入和改革也需要同步实施。从制度环境来看,村民自治是当前农村治理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在村民自治的运行逻辑下,国家权力对农村社会的直接干预存在着合法性压力。而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区别于行政组织的动员体系,可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达社会最基层,直接对基层群众进行动员和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对农村的治理,体现了“嵌入式”治理和“政党—群众”治理两种范式。驻村第一书记正是借助党的组织体系进入到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对农村治理的有效领导。在维护农村原有制度环境的同时,实现了对农村治理的有效嵌入,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同时,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也是多年来农村扶贫工作的制度成果。在农村治理的长期实践中,干部驻村制展现了独特的治理效能,是党领导农村治理的宝贵经验和制度优势。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干部驻村制与单位包村制结合的产物,并在扶贫与党建的耦合中走向成熟。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农村治理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拔。在此阶段,党和国家通过政治动员将干部资源和其他资源下沉到农村社会。第二个阶段是驻村第一书记的派驻。在此阶段,借助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框架,驻村第一书记对农村社会进行嵌入。第三个阶段是驻村第一书记对农村的治理。在此阶段,驻村第一书记以建强基层组织为首要职责,以推动精准扶贫为主要工作,为民服务办事,提升农村治理水平。从实践效果来看,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农村治理具有多重价值。第一,驻村第一书记为农村带来了多种治理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资源和干部资源,还从价值、组织和制度多个维度提升农村治理,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的流出性衰败。第二,驻村第一书记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也让大量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夯实了党在农村社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提升了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让党员干部在基层“墩墩苗”,有利于党和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但是,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选拔阶段,由于行政动员的局限性,不同单位与部门之间的行动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派驻阶段,驻村第一书记存在着与帮扶村庄匹配度不高、驻村不彻底和工作保障不足等问题。在嵌入阶段,驻村第一书记不仅对农村原有治理结构造成了冲击,也难以融入农村的“熟人社会”。在治理阶段,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农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个人色彩严重、忽视长期效益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驻村第一书记的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农村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村地区对外部帮扶仍然存在着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不仅给新时代的农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需要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这些都为驻村第一书记继续发挥作用留下了广阔空间。党中央也在多个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驻村第一书记长效机制,继续发挥其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为适应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对农村治理进行持续性参与,驻村第一书记要改变以往的治理模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建上来,厘清自身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并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升参与农村治理的规范化水平。
其他文献
市政道路施工是城市基础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市政道路工程的好坏直接将影响到广大市民的出行便利,以及城市日常的运转秩序。做好市政道路施工不仅直接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城市基础建设质量的关键内容,此外,在强化城市道路交通的同时也能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会,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如何体现创新管理来进一步阐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市政道路施工在
目的:探讨以共同养育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与认知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80例初产妇,根据倾向性评分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实施以共同养育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与认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出院时、出院4周、出院6周出院后母乳喂养率,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自评量表(BSES-
学位
PPP项目在我国发展态势迅猛,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PPP项目发展市场,未来发展空间更是不可限量。PPP项目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发展问题,特别是社会资本在承建PPP项目的过程中面临愈发严峻的财务风险。D公司作为一家优质的生态园林类企业,近些年紧跟时代步伐,所承接项目由传统的工程模式逐步转变为PPP或EPC模式。公司自采取PPP模式以来,受制于PPP项目投资大、时间长的特点,产
自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必然也要符合时代趋势。近年来,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相继发布了有关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针,虽然这七个省份在地理空间上相互接壤,但是其建筑业经济发展却存在较为明显的极化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评估安徽及其周边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对安徽及其周边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皮肤干燥症是气血津液不通不荣肤表的外候,外感风、燥、火,内伤饮食、劳倦、七情、年老体衰等,或损伤肺脏,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肺脏津气燥伤,宣降失司,玄府闭塞,气血津液不能输布肌肤,进一步表现为皮肤干燥症。辨证应首辨外感及脏腑内伤,详察外感病邪性质及内伤脏腑病位,精研脏腑之虚、实、寒、热。临证从外邪袭肺、脾肺两虚、肺肾阴虚、心肝火旺、胃肠燥结等证论治。
由于舞台演出中的服装面料会直接影响到表演效果,所以,需要从面料再造着手做好舞台服装设计工作,进而提高表演水准,并且带给观众美的感受。重点在于通过面料再造帮助舞台上的演员来完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进而让舞台表达与观众的审美和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提高表演水准。本文中笔者由舞台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的重要性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述,希望对推进相关细节工作的创新改革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餐饮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各个餐饮企业开始优化自己的管理系统。对于一个餐饮企业的发展来说,现金流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促进餐饮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餐饮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金流量管理水平较差成为了制约餐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针对餐饮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改进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
<正>派驻机构作为“四项监督”的汇聚点,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推动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应全面深化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的协作配合。吉林省通化市纪委监委在实践中探索做实做细“1+N”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派驻监督质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