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安纳托利·伊凡诺维奇·库夏科夫(akusyakov,Anatoly Ivanovich,1945---2007)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在他的中期创作时即开始了对现代派创作技法的尝试,此后则不乏明显带有新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问世,这些作品频繁的出现在世界各国手风琴比赛及音乐会中,在观众和演奏者中都享有广泛的声誉。《春天组曲》(Spring Visions)是库夏科夫的晚年之作,创作于1999年,是其现代派音乐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共由“在地球上”、“春之声”、“冬天的回音”、“梦境”、“狂欢之鸟”、“朝着太阳”六个乐章组成。该作品将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其中十二序列音体系、高位叠置和弦、音簇、不协和的尖锐音响以及排气阀门的使用等现代派创作技法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这首作品的演奏难度较高,既要求演奏者有过硬的演奏功底以完成作品中大量的快速跑动及大跨度和弦转换,又要求表演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表现出作品中细腻的情感变化。本文将以四个部分对作品进行研究讨论:第一部分主要从作曲家本人的生平经历、创作特点以及《春天组曲》独特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从而对作品进行总体上的把握。第二部分是《春天组曲》的和声分析,先按照乐章顺序逐一论述,后在章节最后从宏观角度对作曲家和声写作特色进行总体概述。第三部分是对《春天组曲》曲式结构的研究与分析。在对各乐章结构做出图示分析的基础上,以主题材料在全曲各乐章中的贯穿为线索,以联系的眼光探究该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整体布局的影响及意义。第四部分是对《春天组曲》在演奏方法上的研究与探索。笔者以自身演奏经验对作品在音乐处理、技巧运用等方面做出相应演奏提示。本文将主要针对该作品的现代和声创作手法予以分析,试图从技术层面解析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美学意义,并辅助以有关该作品音乐演奏技法的详细论述,希望能够通过本论文的写作发掘出《春天组曲》更多的内在价值,为手风琴音乐创作及现代派作品演奏等方面的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