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始终困扰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违规担保、或者以关联交易的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并不少见,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2005年4月的股权分置改革不仅解决了股权分置的现象,而且相关的监管机构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也积极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加强上市公司治理,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2006年底,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控股股东原有的掏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 那么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否还继续存在呢?如果存在,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在收集、分析和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ST通葡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围绕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出现的新的掏空行为——“股票减持”、“定向增发”等以及“先减持再定增”综合套利模式展开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并研究控股股东出现掏空行为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性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中外学者关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概述与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本文用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分别进行了论述,比较了股改前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变化特点,最后对研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理论基础作了概述。 第三章为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新的掏空行为方式及原因。本章对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出现的几种新的掏空行为——即股票减持、定向增发、股权激励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并创新地对“先减持再定增”这种控股股东新型套利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述。同时,对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出现这些掏空行为的内外因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为对*ST通葡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案例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该案例背景资料,然后结合前面的理论研究基础,分别从股票减持和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信息披露行为、股价操控等方面研究了控股股东新华联对*ST通葡实施掏空的过程,并对新华联这种“先减持再定增”综合套利模式展开分析。然后通过对*ST通葡各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来阐明新华联这种掏空行为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害。本章的最后,笔者总结了新华联对*ST通葡实施掏空行为的具体原因。 第五章为后股权分置时期防范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政策建议。本章分别从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创新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健全监管环境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防范控股股东新的掏空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第一,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依然存在,这是由于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控股股东倾向于利用自身信息和控制权的优势,套取超额收益,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第二,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控股股东主要通过在二级市场高价减持股票、低价参与增发,形成一个无风险的套利新模式。第三,控股股东新的掏空方式隐蔽性更强,现有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管制度无法对控股股东新的掏空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本文的改进和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创新地对控股股东“先减持再定增”这种新型套利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不只局限在某一方式,而是综合地运用各种手段,形成一个综合套利模式套取超额收益,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第二,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对*ST通葡各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展现了后股权分置时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能为相关监管部门及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促进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