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T-IVa影响癌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作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第二大致死性疾病。而癌症的高发生、高致死率与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异常及浸润转移能力增强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糖基化修饰异常会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已有报道证实糖基转移酶IVa(GnT-IVa)和糖基转移酶V(GnT-V)的表达异常都能够影响癌细胞的上皮间质样转化(EMT),GnT-V过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但关于GnT-IVa能够调节肿瘤发生及细胞分化的报道较少。  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几种常见的癌症,比如肝癌,绒毛膜癌及宫颈癌中GnT-IV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比癌旁组织高,且初步的裸鼠成瘤实验表明过表达GnT-IVa的确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因此,为了初步探索GnT-IVa对癌细胞增殖影响的机制,我们主要利用MTT、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qRT-PCR、Western Blot、co-IP及LC-MS/MS等技术手段对细胞增殖形态、细胞周期分布及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实验室已有的细胞系模型:内源低表达GnT-IVa的AV3细胞及其GnT-IVa稳转株AV3/GnT-IVa和内源高表达GnT-IVa的HepG2细胞进行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将GnT-IVa过表达后,AV3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提高。利用靶向GnT-IVa的siRNA对过表达或高表达GnT-IVa的细胞系进行干扰沉默,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且增殖相关分子Ki67的mRNA表达下调。这初步说明GnT-IVa能够促进癌细胞增殖。进而我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AV3 ,AV3/GnT-IVa, AV3/si-NC,AV3/si-GnT-IVa, HepG2, HepG2/si-NC和HepG2/si-GnT-IVa这几种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初步发现GnT-IVa是通过促进癌细胞G1/S期的进程来提高增殖能力,而对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随后利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技术分别检测了周期相关分子CyclinD1和CyclinD2,发现糖基转移酶IVa能够促进这两种周期蛋白的表达水平。  为了进一步探明GnT-IVa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的中间分子,我们借助LC-MS/MS对凝集素DSL免疫沉淀下来的AV3, AV3/GnT-IVa和AV3/si-GnT-IVa蛋白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含有N-糖链的膜蛋白Integrinβ1存在变化。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Integrinβ1的表达受GnT-IVa正向调控。利用已有的抗体对Integrinβ1免疫沉淀后进行凝集素Blot,发现Integrinβ1的β1,4糖链也明显增多。另外,利用靶向Integrinβ1的siRNA在AV3/GnT-IVa和HepG2中进行沉默干扰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1/S期受到阻滞。我们进一步利用qRT-PCR, Western Blot分析了Integrinβ1/FAK增殖通路中的几个关键信号分子p-ERK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这两个分子均与GnT-IVa表达成正相关。因此,我们初步得出结论GnT-IVa可能通过糖基化Integrinβ1,从而调控了Integrinβ1参与的细胞增殖通路。  综上所得,GnT-IVa能够通过加快癌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的形成。它可能通过糖基化细胞膜蛋白Integrinβ1,刺激下游信号分子,导致FAK, P-ERK和c-Myc表达升高,从而促进了G1/S特异性周期蛋白cyclinD1和cyclinD2的表达成熟,进而加快了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阐明糖基化修饰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也为GnT-IVa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学名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简称Xcc),是一种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字花科植物产生黑腐病的革兰氏阴性病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多能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跨胚层分化为多种细胞,如中胚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米槠群落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所特有、具有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但在半个世纪的开发利用中,米槠林分布范围不断减少,群落的生产力明显下降,森林资源在一些区域濒临枯竭。本文以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暗红小檗(Berberis agricola Ahrendt)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灌木,产于西藏,常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通便利尿、止痢、利胆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炎、结膜炎、肠炎、乳腺炎等。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制备TLC等方法对暗红小檗茎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IR、UV、El-MS、~1H-NMR、~(13)C-NMR等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11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包括7个生物碱、3个
白血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肿瘤,化疗药物仍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策略。石蒜碱(lycorine)是从我国广泛分布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蒜鳞茎中分离出的一种化学单体,属于异喹啉类(isoquinoline)植物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我们以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石蒜碱抗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在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和细胞周期阻滞两方面展开探讨。第一章:石蒜碱对HL
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Reh.et Wils)Law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药用干皮、枝皮及根皮,在我国分布较广,是我国重要传统中药,性温、味苦辛,具有温中下气、化湿引滞功效,用于消炎灭菌、胸腹胀满、肠梗阻、痰饮喘满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采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总生物碱,硅胶柱层析和离心薄层层析法分离和纯化单体化合物。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