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影响下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能源合作发展至今,经历了最初的探索,也曾一度陷入迟滞,随着中俄输油管道的建成投产渐入佳境。2014年,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谈判历时十几年之久、由于价格争议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的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最终签订,两国能源合作成功驶入快车道。乌克兰危机在一定意义上为中俄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两国能源合作确实面临一系列难题。中俄两国能源本身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如果双方能够秉承互利共赢的理念,抓住这次机遇,精诚合作,那么建成中俄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指日可待。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概括了乌克兰危机之前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中俄能源合作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在双方能源合作的探索期涉及到核能、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但随着两国能源合作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合作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安大线”计划原定于2003年正式开工,由于日本的介入,该计划在推迟6年后于2009年施工建设,并更名为“泰纳线”。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这在双方能源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时期双方在电力、核能领域的合作已经初现成果,但是被两国寄予厚望的天然气合作因为价格分歧未能达成协议。第二部分论述了乌克兰危机的由来、演变过程及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深入分析了乌克兰危机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2013年11月21日,由于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关于签署联系国协定的相关谈判,乌克兰爆发政治危机,随着局势的发展,危机愈演愈烈,并引发乌克兰国内外力量的复杂博弈。随着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克兰倒向西方阵营,欧美开始对俄罗斯进行联合制裁,乌克兰将寻找新的天然气供应商,欧洲试图采用“开源节流”的方式逐渐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面临下降的危险,国际能源格局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欧美的制裁加上2014年中旬开始的国际油价大跌,导致俄罗斯经济出现严重危机。为缓解危机恢复经济,俄罗斯需要寻求能源出口多元化以减轻对欧洲能源进口的依赖,为此俄罗斯调整了国家能源战略,将能源出口的重心转向亚洲。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能源消费大国,无疑将是俄罗斯能源东进战略的重中之重。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中俄能源合作的现实互补性加强,天然气合作驶入“快车道”,油气上中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煤炭、电力、核能等领域也将制定长期合作规划。鉴于目前俄罗斯处于经济危机之中,急需大量资金恢复经济,贷款换能源战略有望进一步推动两国能源合作。总之,中俄两国迎来了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的良好机遇。第三部分探讨了乌克兰危机影响下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当前,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乌克兰危机在给中俄能源合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进一步深化中俄能源合作除了需要面对乌克兰危机后复杂的国际能源局势以及第三方国家的介入和竞争,还必须解决两国再次出现的能源价格争议,以及由于俄罗斯身处内忧外患造成的中俄能源基础设施完善受阻等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针对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进一步加强两国能源合作的对策。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中俄能源合作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能源形势下,中俄两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扩大和深化能源合作的新机遇。因此,两国需要抓住机遇,通力合作,针对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尽量缓解由乌克兰危机连锁效应对深化两国能源合作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使两国能源合作在复杂的国际能源环境中继续发展;努力营造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才能减轻俄罗斯因为地缘因素对深化两国能源合作的顾虑;对于中俄能源合作将面临的第三方国家的竞争,必须予以重视,争取加强多方合作;俄罗斯深陷内忧外患,没有过多精力和资金投入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国应更加努力实现中俄能源基础设施的对接;中俄能源合作价格争议再起,为此两国必须完善能源价格机制,避免价格成为深化两国能源合作的障碍。相信通过两国的共同努力,中俄能源合作可以取得新的突破,中俄将建成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其他文献
石油资源作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一直牵涉着各国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和交易投资者的敏感神经,它号称现代工业的“血液”,是一种液体“黄金”,关联着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关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发布将制造业改革、工业创新提到了重要高度。如何通过对既有价值链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了每一个汽车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
企业在医药物流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就要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同时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市场日趋竞争环境下,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战略发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
我国医药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之,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医药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各个制药企业都在营销策略方面尤其是非处方药方面不断创新。随着医药市场的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消费水平逐年升高,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一些涉及美丽与健康主题的产品和服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我国针对直销行业出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关系到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然而,现阶段我国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因此方面原因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情况屡
经济全球化需要我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的“走出去”政策也需要我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而我国国内石油市场供应越来越小于需求更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向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
宝钢在我国规模上最大、在技术上现代化程度最高,涉及制造业、家电产品、食品饮料、特种材料及高等级建设中,产品不仅在我国境内闻名,同时远销海外,包括日、韩、美等40多个国
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三大区域战略的思想提出之后,我国又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
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为电力用户的能源消费革命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目前,民用负荷已占有一定比重,且随着分布式电源及小规模储能设备的发展,民用负荷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