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业界和学术界关注,明确清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引导旅游者的出游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网络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随着网络在各层次人群的普及和应用,通过网络手段建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更具效力和意义。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专业网站、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威客、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现代新兴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媒介已经逐渐取代了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网络的互动性功能对旅游者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意义更加重大,也更为深刻。政府旅游网站作为官方权威的旅游信息发布者,理所当然的占据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中的主流话语权。因而,它便成为了政府对外建构并宣传当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最有效的媒介窗口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网站、社会建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异质空间理论、框架理论、企业识别理论(CIS)、旅游地形象设计理论、AIDA模型等相关的理论和模式,运用文献回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调查、内容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政府旅游网站,研究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政府旅游网站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文化符号的层面进行对接,在web2.0时代和虚拟经济的背景下,政府旅游网站通过站内新闻、图片、视频和站内广告等手段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建构的,通过以周庄旅游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AIDA模型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从而从实践角度验证了政府旅游网站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具有增加其知名度,促使其形象多元化,并能消除其不利影响的作用,能够扩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象力和在消费者心中的感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