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海水养殖废水的可生化性好,利用微生物处理可以原位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因此养殖废水的生物净化处理技术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的水处理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滤料作为BAF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着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控制,因此选择合适的滤料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重点研究了滤料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影响。
首先,研究了采用三种不同滤料(轻质球型陶粒滤料、竹球滤料及悬浮滤料)的滤池对氨氮、亚硝酸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Mn>)等指标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流速为0.5~2.5m/h,温度为18~28℃,气水比1∶1~3∶1,pH值为7.0~8.5的条件下,三个滤池连续进水,竹球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即使进水氨氮浓度有较大的波动,出水氨氮浓度也一直稳定在0.1mg/L以下,在试验初期陶粒滤池与悬浮滤料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接近,但是随着试验的进行,陶粒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逐渐超过悬浮滤料;陶粒滤料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最好,悬浮滤料次之,竹球最差;养殖废水经陶粒和悬浮滤料滤池处理后,氨氮浓度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有一定的升高,而竹球滤池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比较彻底,对氨氮和亚硝酸盐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而且一直未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由于悬浮滤料价格昂贵,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也一般,所以不是本试验合适的滤料。
其次,研究了有机负荷、氨氮负荷、水力负荷、滤料高度、气水比、温度、pH值等对采用不同滤料的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滤池运行的最佳参数,为其在工程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流速0.5~2.5m/h,温度为18~28℃,气水比1∶1~3∶1,pH值为7.0~8.5的条件下,采用三种不同滤料的BAF的出水COD<,Mn>和氨氮浓度都随着进水有机负荷和氨氮负荷的提高而增加,但是所选用滤料的不同,负荷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又有所不同;温度在18~29.1℃的范围内变化时,对COD<,Mn>去除率的影响不太明显;pH值在6.5~7.5时,滤池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pH=7.6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从试验的结果来说,pH值对滤池去除COD<,Mn>的影响不大;本试验确定的三种滤料滤池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是1h,最佳滤料层高60cm,最佳气水比为3∶1。最后,研究了陶粒滤料和竹球滤料在不加生物菌剂的自然挂膜和加菌剂的人工挂膜的条件下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水溶性有害物质的差异,初步探讨是否有进行人工挂膜的必要。试验结果表明,竹球和悬浮滤料自然挂膜成功大约需要21天,陶粒滤料则需要28天左右;竹球和陶粒滤料人工挂膜成功大约需要14天,明显少于自然挂膜所需时间。运行的实验数据表明,人工挂膜竹球滤池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最好,且运行稳定,竹球滤池次之;人工挂膜陶粒滤池的处理效果一直好于自然挂膜陶粒滤池,即陶粒滤料滤池的效果最差。人工挂膜陶粒滤料滤池和陶粒滤料滤池对COD<,Mn>的处理效果相差不大,人工挂膜陶粒滤料滤池稍微占优,人工挂膜竹球滤池次之,竹球滤池的效果最差。可见,人工强化挂膜在挂膜时间和对水溶性污染物的去除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竹球作为天然载体滤料,与其他两种滤料相比,具有易挂膜,对氨氮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耐海水腐蚀,来源广泛等优点,而且在合适的运行条件下,对海水养殖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在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