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松树松针热解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uehe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世界森林火灾形势日益严峻。森林火灾由森林可燃物燃烧引发,而热解是森林可燃物燃烧的第一步,是森林火灾发生过程中着的关键环节。对森林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及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对森林可燃物的着火、燃烧和火蔓延规律进行分析,进而准确评估森林火灾风险,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本文选取了两种典型的森林可燃物材料—樟子松松针和鱼鳞松松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原位变温红外光谱以及在线热重-红外联用测试,探究了升温速率和环境气氛对上述两种材料的热解特性的影响,计算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并通过探究热解气体产物和热解残渣中官能团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热解反应机理。本文的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揭示了升温速率和环境气氛对热解特性的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热失重曲线会向高温区移动,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减小。对于樟子松松针,氮气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热解全过程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分别为0.17%/K和0.20%/K;对于鱼鳞松松针,氮气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热解全过程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分别为0.15%/K和0.19%/K。樟子松松针在惰性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的热解过程均可以分为4个阶段;鱼鳞松松针在惰性气氛下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而在空气气氛下则可以分为3个阶段。两种松针在空气气氛下残余物的质量均比氮气气氛下的小,在空气气氛下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均比氮气气氛下的大。(2)分析了热解动力学:对于樟子松松针,氮气和空气气氛下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220.90 kJ/mol和159.90 kJ/mol。根据热解活化能变化趋势,樟子松松针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的热解均可以分为4个阶段。对于鱼鳞松松针,氮气和空气气氛下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208.77 kJ/mol和167.53 kJ/mol。鱼鳞松松针在氮气气氛下热解可以分为4个阶段,而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可以分为3个阶段。空气和惰性气氛下两种松针热解反应焓变(?H)均与相应的活化能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3)分析了热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两种松针在惰性气氛下的热解反应机理大致相同。在第一阶段内,半纤维素中木聚糖结构单元发生脱水反应转化为呋喃或醛酮类化合物,其侧链发生断裂产生乙酸、醛类、酮类等物质,同时抽提物组分中脂肪酸发生分解,水、CO2以及含C=O官能团的气体产物开始析出。在第二阶段内,纤维素中频哪醇和半纤维素中木聚糖的羟基官能团发生脱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水以及醛类物质;纤维素链的裂解产物、木聚糖以及木质素中苯丙烷侧链的羧基、羰基发生脱羧基、脱羰基反应,生成CO2和CO气体;同时纤维素以及木质素中甲氧基发生裂解,产生CH4气体。在第三阶段内,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进一步裂解,羟基发生脱水反应析出大量水;同时与第二阶段类似的脱羧基、脱羰基反应继续发生。在第四个阶段内,松针热解进入炭化阶段,固体产物芳构化产生大量的酮类、苯系和酚系化合物。在该阶段末期,CO2气体继续析出,H2O和含C=O类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析出量逐渐降低,CO和CH4气体保持较低水平。
其他文献
T/R组件在相控阵雷达中占据重要地位,决定了相控阵雷达中多种功能的实现和各项指标。本文从T/R组件的关键技术着手,在混合微波多层板技术和多芯片组装技术(MCM)的基础上,利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进行电路设计,完成Ku波段16通路小型化相控阵T/R组件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应用于小型化相控阵T/R组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展开调研,并且介绍了传输线理论、多层板技术、工艺实现的方式,
亚波长以及纳米级别的超小型化激光器研究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探测及成像有许多潜在应用,超小型化激光器也是激光技术及光子集成电路的重要课题,对于未来通信技术发展具有基础作用。本文在前人设计的金属半导体激光器基础上,对谐振腔结构进行全新设计,提出双凹型谐振腔激光器的设计思路,包括具有高斯光束形状的谐振腔结构,以及具有侧壁独立可调的双凹型谐振腔结构。高斯型谐振腔具有圆柱形反射端面和高斯光束波前分布形状弯曲侧
四相位正交耦合器作为一种可以将入射信号等幅均分为四路正交信号的新型无源器件,对实现天线的极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5G商业化布局从非独立组网(NSA)与独立组网(SA)共存到完全独立组网(SA)的发展,对于空间信号抗干扰能力和选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多相位正交耦合器的研究在满足信号隔离性的同时又可减少天线的数量。LTCC技术凭借其独有的多层三维结构、短周期设计和内埋无源器件的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
期刊
近年来无线通信设备逐渐小型化、复杂化,为了实现更大的工作带宽,设备的传输功率不断增大。大功率运行期间的固体和气体介质的击穿对电子设备都是有害的,一旦发生击穿,极有可能导致电子器件的损毁。因此,使用数值方法来模拟高功率微波作用下的击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选用时域谱元法(Spectral Element Time-Domain,简称SETD)作为仿真使用的数值方法。此方法作为时域有限元(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在高端钻孔,焊接和清洗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激光脉冲的时域特性直接影响着光纤激光器的性能从而影响激光加工质量,因此对准连续激光器脉冲时域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而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自主搭建了一台高功率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并从电流和激光两个方面研究了提高激光器脉冲稳定性的方法,在研究中发现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和激光脉冲产生了过冲和驰豫振荡等现象,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
高校建筑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人员密集、通风质量较差等问题所带来的高校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不佳,室内人员健康舒适问题频发,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典型建筑室内环境监测,以及相应的室内环境质量特征与预测分析,为实现校园建筑的绿色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高校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校建筑室内环境特征及预测研究,其主要内容及其结论如下:首先
近些年,无线定位和测向技术不仅仅是在军事领域,在民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测向天线作为整个测向系统的“眼和耳”,其性能的优良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不管是单脉冲测向还是干涉仪测向系统都希望天线单元具有超宽带、宽波束、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宽带测向天线为应用背景,结合宽带测向天线理论及设计方案,设计了两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宽带测向天线。论文第三章设计了一款单脉冲测向的四臂螺旋天线
像增强器是夜视系统的核心部件,具有高增益特性,其主要作用是视觉辅助,通常工作在低照度环境下,在强光环境下像增强器会出现图像饱和及器件损伤问题。为提高像增强器在强光环境下的工作性能,预防强光损伤现象,本文开展像增强器在强照度环境下的工作机理和保护技术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夜视技术和强光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做了简要概述。其次,基于像增强器工作原理,对强光环境下光电阴极、微通道板(Microc
交通鸣笛声是城市交通环境中常见的一类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鸣笛声污染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持续增加的交通鸣笛声给城市交通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了越来越恶劣的影响,因此,控制交通鸣笛声势在必行。目前,在城市主干道一般都装有车辆违章鸣笛抓拍系统用于捕捉违规鸣笛,而在非主干道区域,主要通过人工管控的方式整治违法交通鸣笛,该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