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显微切割中的精密移动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的出现使得胚胎、生物细胞与组织被快速切割、捕获,有效解决了胚胎遗传学、转基因、肿瘤等生命科学重大领域研究问题。现有系统在大面积切割下精度会降低,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为解决激光显微切割精密移动控制问题,本文从屏幕与移动模块坐标校准及移动轨迹规划两方面展开研究。针对激光显微切割屏显坐标与移动模块坐标转换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IV(error-in-variables)平差的五点分区坐标校准方法。该方法采用四元数建立EIV平差模型,并利用高斯-赫尔模特调整模型及最小二乘,实现变量误差模型框架下的坐标转换,通过优化坐标点数及其相对屏幕位置,提高坐标校准精度。仿真及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较线性算法,以残差1范数为指标,精度提高了6倍以上,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针对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在大面积切割下移动控制精度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误差补偿的轨迹规划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结构实现三维弧面移动的绳索-弹簧移动模块,大大减小了移动模块所占体积。利用CSS(curvature scale space)角点检测算法检测电机转向点及角点,设计了基于角点检测型值点的B样条轨迹规划方法。结合移动模块运动学模型,研究了一种无加速度突变及累积误差的控制策略,并根据电机约束参数优化控制策略。仿真及实验验证证明本方法效率较等比例算法一致,且在相同数量型值点情况下,本方法较等比例算法,以均方根值为指标,精度提高4倍以上,丢步风险更小。本课题在误差校准及轨迹规划方面充分考虑了系统非线性问题,并通过算法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激光显微切割系统控制系统在大面积切割下精度,为重大疾病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其他文献
安溪是高山区的一个山区,距离高邦主要经济中心有40公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毗邻,是促进与外界特别是与中国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安溪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
传统固定翼飞行器为满足不同条件飞行的需求采用了包容性的设计方案,使得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环境下的性能均不能处于最优状态。为满足多任务飞行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基于仿生学
富马酸是三羧酸循环(TCA)的中间产物,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富马酸主要以石油基产品为原料化学合成。然而,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化学合成法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急需开发一种富马酸生产的替代方法。生物发酵法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环境友好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代谢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者逐渐开始对各类天然产物的发酵及代谢过程进行人工设计和改造,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发酵产率
碳纤维/氰酸脂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在航天器上受到广泛应用,但是航天器在太空长期服役条件下会受到空间环境中的粒子辐照损伤,材料内部会发生电离、位移损
金属纳米簇荧光探针具有合成简便、独特的光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化分析及环境分析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相比于金银等贵金属纳米簇,铜纳米簇(Cu NCs)更廉价,但
目前富马酸的生产方法主要依靠以石油为底物的化学法,生物法发酵生产富马酸可以克服原料不可再生的不足,更加的绿色环保。通过培养基浓度与粘度的不同,可使种子培养成大小均匀的小球状菌丝体,通过200rmp、30℃的发酵培养132h,最高富马酸浓度可达33.8 g/L。通过使用少根根霉网布固定化和丝瓜瓤固定化的方式进行发酵,相比游离化的小球状发酵,发酵周期缩短36.36%,产量也有提高;本实验通过以葡萄糖为
蛋白质识别研究是生物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所要完成的任务是能够对未知的蛋白质所属种类进行正确的分类。我们完成的相关研究是对于DNA结合蛋白和蛋白质结晶两个方面
五元硫杂环化合物,如噻吩和噻唑,是一类重要含有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性材料等领域。传统合成噻吩和噻唑衍生物的方法由于需要过渡金属催化或
阴离子在维持细胞的生理活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兴奋性调节、pH调节和免疫应答等重要生理活动,而阴离子失衡通常会对细胞活性产生干扰,甚至引起细胞死亡,因
在网络管理中,网管通过北向接口管理设备,其中命令行是北向接口最为常用的协议形式。命令行以字符串形式存在,需要将其转化成设备可识别的配置数据才可下发。然而一条命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