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改性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ma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热塑性塑料,由于其良好的加工性,较高的力学性能,易回收和低成本等特点,使其在包装、日常消费用品和汽车配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模量小,缺口敏感性强,冲击强度低,特别是低温和高应变速率下的冲击强度低,PP作为工程塑料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PP的机械力学性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分子筛是一类硅酸盐材料,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性质在于具有长程有序的孔结构、孔径分布窄并可以调变、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含端羟基等。作为新型的无机材料,分子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催化剂、吸附剂以及载体材料等方面,尤其是在利用其空旷的孔道结构负载金属催化剂以及有机分子方面,受到了化学家的重视。但相比之下,利用分子筛的结构特点,将其作为一种无机填充材料改性聚合物的研究还很少。 本文通过MAH及偶联剂对分子筛进行表面修饰,采用熔融混炼制备分子筛含量较高的母料,将其与聚合物二次熔融挤出制备不同分子筛含量的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TGA),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DSC、POM、流变仪和常规力学测试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改性分子筛的热失重行为、复合材料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晶形态、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1.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显示MAH成功负载于分子筛且吸附量5.51%左右达到饱和。 2.与纯PP相比,在分子筛含量小于3wt%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拉伸和冲击性能,而弯曲性能随着分子筛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经MAH改性后的分子筛/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比纯PP均有较大的提高,与未改性的分子筛/PP复合材料相比,在MAH用量较少时随着分子筛用量的增加,改性后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较明显,但继续增加MAH的用量,力学性能降低。 3.与未改性的分子筛/PP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分子筛可较显著地改善PP基体的力学性能。硅烷偶联剂用量为2%寸,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高。硬脂酸与硅烷偶联剂配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分子筛/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分子筛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分子筛含量为21wt%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比纯PP提高了33.83%,比采用偶联剂处理的复合材料提高了13.01%。 4.分子筛/PP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研究表明,分子筛对PP结晶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分子筛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提高;MAH改性分子筛/PP复合材料,由于MAH与PP发生接枝反应形成接枝物,对PP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改性材料的结晶温度提高;但是,MAH用量增加,结晶温度变化不大;对于DCP存在下的MAH改性体系,MAH用量≤10phf改性样品的结晶峰温明显高于无DCP的,MAH≥20phf时结晶温度基本维持不变。 5.流变性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当分子筛含量在3%以上时,随分子筛含量的增加,表观粘度明显降低。MAH改性的分子筛/PP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比未改性的分子筛/PP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小,但它们要比纯PP的表观粘度要高一些。随着MAH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降低,熔体流动性变好。但MAH用量过多,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反而升高。
其他文献
本文以n-BuLi(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加氢汽油为溶剂,DOX、2G以及复合调节剂DOX/2G为调节剂,合成了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并以CS2为调节剂合成了异戊二烯均聚物。 随着调节剂用
吡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研究发现,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中都含有吡唑结构单元。此外,吡唑化合物作为实用型配体在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生物医药、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受到化学家越来越多关注。关于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文献已有较多报道,但这些方法仍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有毒金属的参与、苛刻的反应条件、繁琐的实验过程以及较低的区域选择性等。因而
致力于干酪素的接枝共聚改性,以过氧化氢叔丁基(HBTP)为引发剂,制备了干酪素与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共聚物,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
张驰  曾经在街上见到一对夫妻,领着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孩子身材高挑,一双大眼睛灵动清澈。他们遇到一位熟人,后者夸赞女孩越来越漂亮,个子也高了。可是女孩的妈妈立即回了一句:“高个儿有什么好,将来还不是一个傻大个?”女孩的脸瞬间阴云密布,她迅速低下头,很快就尴尬地转身离去,消失在人群中。  一个漂亮的女孩,妈妈为什么不认可呢?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