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竹产业发展迅速,其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竹制品废水(BIWW)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竹制品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COD20000-50000mg/L)、pH值低(2.5-5)、带有一定色度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本研究设计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Fenton-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组合工艺来对竹制品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在AnMBR处理阶段,反应器启动总共经历160天,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d的条件下容积负荷(OLR)最终达到了4.4kgCOD/m3.d。启动完成后,COD去除率达到91%,厌氧反应器内污泥浓度由8000mg/L上升到15000mg/L.启动过程中对膜组件进行过一次清洗,但仍无法阻止膜污染程度的加重,启动结束后膜阻由4.0×1012m-1增至2.3×1013m-1HRT对反应器的运行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反应器对COD及NH3-N的去除效果在HRT为5-10d时较接近,去除率分别在92-94%和55-60%。而当HRT降至2d时,反应器运行效果明显降低,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降至82%和40%。试验过程中发现,当反应器采用连续慢抽出水方式时,其对COD和NH3-N的物理截留效果相对于间歇快抽出水有明显的提高,在HRT5d的条件下分别可以达到45%和60%左右。经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随着运行HRT的上升,出水有机物的分子量逐渐减小,表明较高的HRT有利于AnMBR中生物降解和膜截留作用的进行。采用N2对膜组件进行清洗,通过预试验得出最佳N2通入量为40L/h,持续时间为20min。在不同HRT下的运行过程中对膜组件进行清洗,结果表明N2冲刷对减缓膜污染状况有着一定的效果,然而当HRT降至2d时,跨膜压差(TMP)上升幅度大大提高,即使采用N2定期清洗,膜的TMP在7天之后仍然达到50kPa,不利于膜组件的长期运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分析表明,经一段时间运行之后,由于无法得到充分清洗,膜组件上部膜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对反应器进出水进行GC-MS分析,发现竹制品废水中的有机物以长链烷烃类物质为主。经过AnMBR处理之后,苯类物质成为了出水中主要的副产物,与此同时在出水中也检测出少量的胺类物质和氟代物。经AnMBR处理之后,竹制品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一定的降解,然而其COD浓度依然高达1600-1700mg/L与此同时,AnMBR出水还具有较高的色度以及较低的可生化性(BOD5/COD=0.13).针对这一特性,进一步采用Fenton-SBR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在Fenton处理阶段,采用正交试验法对Fenton反应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以使有机物得到部分降解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对不同试验组的TOC去除率以及BOD5/COD值进行测定,得出最佳Fenton反应条件如下:[H2O2]=52.9mM、[Fe(II)]=7.9mM、pH=4.0、1h的反应时间以及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在该条件下的Fenton出水TOC去除率达到了76%,BOD5/COD上升至0.50。在SBR处理阶段,主要研究了缺氧-好氧反应时间以及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R以缺氧反应4h+好氧反应6h的模式进行运行时,其处理效果最佳,最终的COD、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98%和98%。通过改变SBR工艺的HRT可知,TOC、COD、NH3-N、TN和色度的去除率均随HRT的下降而降低,而当HRT≥1.5d时,SBR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GC-MS分析发现,Fenton-SBR最终出水中的烷烃类物质大大减小,原AnMBR出水中的少量氟代物也得到了完全去除。除此之外,一些苯类、酯类物质作为组合工艺的主要副产物仍存在于不同阶段的出水中,但相比于Fenton工艺,SBR出水中的副产物无论是种类还是含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