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血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6例CHF患儿为研究对象,以4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CHF组心哀期、恢复期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FABP、肌钙蛋白I(cTnI),同时利用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CHF组心衰期与恢复期行心脏彩超多普勒(UCG)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CHF组心衰期血清H-FAB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K-MB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CHF组恢复期H-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各种病因所致心衰,其血浆H-FABP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各病种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4)CHF组心衰期H-FAB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血清cTnI亦高于恢复期(p<0.05),CK-MB水平两期变化不明显(p>0.05)。(5)H-FABP水平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具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6)CHF组心衰期患儿H-FABP与LVEF呈负相关(r=-0.83,p<0.01)。(7)CHF组患儿H-FABP、cTnI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CK-MB异常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FABP与cTnI异常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H-FABP、cTnI浓度可作为CHF患儿早期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而H-FAB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浆H-FABP水平和CHF患儿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血浆H-FABP浓度在心衰的早期珍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胆脂瘤骨质破坏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OPN和MMP-9在25
为完善冲击地压灾害的预测判据,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岩煤高度比条件下组合煤岩体冲击倾向性、破坏特征以及破坏过程中电荷感应规律。结果表明,随岩煤高度比的增大,组合煤岩
研究目的:描述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心理一致感、抑郁水平,并探讨自护行为、心理一致感、抑郁三者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在广州市两家三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