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冲击加载破坏裂纹演化过程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作为飞行器和高速车辆设计常用的工程结构材料,经常承受冲击加载,在冲击加载下破坏形态是表征抗冲击性能重要内容。破坏裂纹生成和扩展是破坏形态研究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冲击加载后裂纹分布和扩展特征与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及冲击加载条件的关系,结合有限元方法揭示裂纹产生机制。主要研究工作:(1)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法制备三维四向和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上测试500800s-1应变率范围内压缩性能,获得不同加载应变率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三维四向和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动态压缩力学性能。(2)用高速摄影记录三维四向和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冲击加载动态变形过程,借助光学显微镜观测冲击加载后截面裂纹分布状态,分析编织结构和加载条件对截面裂纹分布以及扩展影响。(3)构建三维四向和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全尺寸细观结构有限元几何模型,数值计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冲击加载损伤,对比测试结果,揭示裂纹产生机理。本文主要结论:(1)冲击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在初始阶段呈线性,后转为非线性,直至应力波卸载。应变率增大,压缩模量、最大应力以及最大应变均随之增大。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曲线在初始阶段呈双线性,后转为非线性,直至应力波卸载。应变率越大,最大应力以及最大应变越大,但压缩模量无明显改变。(2)动态变形过程: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主要发生压缩变形,60μs开始产生裂纹,随加载进行截面裂纹数量迅速增多,裂纹长度逐渐增加直至等于纱线截面边长;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主要发生压剪变形,80μs开始产生裂纹,随加载进行在纱线和树脂沿45°方向发生错位滑移,表现为剪切变形,剪切损伤和裂纹数量逐渐增大,并逐渐形成剪切带。(3)裂纹分布:编织结构和应变率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裂纹分布影响显著。应变率越大,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纤维和树脂界面开裂越严重,裂纹分布更趋均匀化,开裂形式及裂纹长度无明显变化。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裂纹数量和剪切带范围均增大。(4)数值计算结果:三维四向和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高速冲击加载下纱线和树脂变形不相同,即树脂应变远远大于纱线应变,导致界面开裂。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纱弯曲变形和应力小于三维五向。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由于存在轴纱,轴向刚度和强度增加,编织纱更易向无轴纱方向弯曲,产生剪切变形。
其他文献
学位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而汽车行业又涉及了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汽车设计制造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汽车产业从上个世纪开始,从无到有获得了巨大发展,
随着家用车辆和工程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动力技术通过制动能量回收、优化发动机工作点从而提升车辆燃油经济性,减少污染物排放,逐渐被广泛应用。目前,家用汽车多采用油电混合动力。而液压混合动力由于功率密度大,在大型路面车辆和工程机械中具有独特优势。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其中混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结合了串联式与并联式的优点,既能优化发动机工作点,
学位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硬质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及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WC基硬质合金和Ti(C,N)基金属陶瓷作为最主要的两类硬质合金,是金
期刊
对于不同规模、不同财政自主度水平的城市,市民化政策的模糊性与冲突性存在差异.“模糊—冲突”模型显示,不同城市对应着不同的政策执行类型.通过分析可知,虽然财政资源是影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舒适性、功能性甚至是智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向导湿织物是一种具有高效导湿性能的功能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