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间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基础是资金的供求价格——利率,利率既是该市场运作的动力机制和核心,也是民间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的纽带。目前,民间借贷活动活跃于吉林省广大农村和城镇地区,其利率水平的高低、利率区间是否合理、利率与借贷期限的相关性等等,都是影响吉林省民间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吉林省农户与非农户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吉林省各地区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并分析影响吉林省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因素和利率走势,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观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概述。首先对已有文献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其次,说明了本文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与本文所引用的数据来源。第二部分,在对民间借货利率问题相关研究的综述基拙上,说明了本文研究内容。首先对吉林省民间借贷的利率状况进行概述,按利率水平将吉林省民间借贷分为高息借贷、中息借贷和低息或无息借贷;其次对吉林省无息借贷和高息借贷的现状、用途等进行分析;最后对两者加以比较,并对民间借贷高利率与零利率的并存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吉林省农户和非农户的民间借贷利率分别予以实证分析,并加以比较。首先对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的资料加以整理,作为分析农户借贷行为的论据,然后分析了农户对借贷期限、利率区间的偏好,并得出了“农户的借贷利率随借贷期限的延长而呈‘U’型趋势”的结论。并以同样方法分析了非农户的借贷行为,得出“非农户的借贷利率随借贷期限的延长而呈不显著的倒‘U’型趋势”。最后,对农户和非农户的民间借贷利率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对吉林省民间借贷的地区利率差异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的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吉林省三大经济带的民间借贷利率特点。吉林省中部地区的短期民间借贷受生产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东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受延边州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欠发达的信用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利率水平随借贷期限延长而逐步提高。第五部分,分析影响吉林省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因素,阐释了吉林省近年民间借贷利率表面上降低、实质上升高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吉林省民间借贷市场为增强竞争力,保持在融资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利率水平会紧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断调整。第六部分,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金融创新、进一步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