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隆突及周围的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uajian2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颌隆突是下颌支内侧面的骨性隆起,由下颌支喙突向后下和髁突向前下汇合而成,是下颌支内侧面重要的骨性标志。下颌隆突区由前向后有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主要分布于下颌后牙、牙周膜、牙槽骨及周围的牙龈,下颌后牙拔除术需要同时麻醉上述3条神经。  临床口腔科常采用的下颌隆突阻滞麻醉,是以下颌隆突点作为进针穿刺标志,注射麻醉剂可同时麻醉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3条神经,有一针三麻的特点。  然而,下颌隆突阻滞麻醉虽然应用广泛,但常有麻醉不全和麻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据报道,下颌隆突阻滞麻醉的成功率仅为67%~85%,尤其以颊神经麻醉失败多见。在麻醉失败的情况下,医生略作调整进针穿刺位置和方向来进行补充麻醉,便可获得较理想的麻醉效果,表明下颌隆突与周围的神经存在变异,可能是导致麻醉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明确下颌隆突、下颌孔、下颌神经沟及周围神经的精准定位,对下颌隆突和周围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毗邻结构的详细了解,将有助于提高下颌隆突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然而,迄今为止关于下颌隆突及周围的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谢危等曾对云南地区下颌骨下颌隆突进行过解剖学观测,测量了下颌支相关标志点与下颌隆突尖的距离,并比较了男女间的性别差异。Sittitavornwong S等对舌神经的走行进行了测量,pogrel MA等对下牙槽神经的解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前人对下颌隆突及其周围的神经虽有报道,但其研究缺乏对下颌隆突的精准描述和测量,以及对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行程与下颌隆突的位置关系的系统研究和精细定位分析。  目的:  本课题以下颌隆突为切入点,对下颌隆突形状、边界以及周围的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走行、位置,下颌隆突与3条神经的位置关系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下颌隆突阻滞麻醉术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1.本研究选取92例(184侧)下颌骨干性标本,观察下颌支内侧隆突的形态、位置、表面最凸点及与下颌磨牙的位置关系。在下颌隆突上选取位点标注,借助游标卡尺和量角器等工具,测量下颌隆突的高度、宽度、最凸点距中心点的距离,下颌神经沟的宽度、下颌小舌高度,下颌支最小宽度和最小高度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选取20侧男性头部正中矢状断标本,从标本内侧面入路进行解剖,剥离黏膜、咽颅底筋膜、咽鼓管、颚帆张肌、腭帆提肌、鼓膜张肌、翼内肌、翼外肌等结构,暴露咽旁间隙、翼下颌间隙和舌下间隙,对间隙内的下颌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肌神经、鼓索、翼内肌神经的走行和分支进行观察,测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在下颌隆突区的长度、宽度以及相互间距离。观察测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与下颌隆突的位置关系及下颌隆突最凸点与这3条神经之间的距离,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下颌隆突位于下颌支内侧面,下颌孔前上方,是由喙突颞肌嵴和髁突下颌颈嵴向下汇合而成的骨嵴,形状不规则。下颌隆突的上界为颞肌嵴后缘与下颌颈嵴前缘汇合的V形交点(即下颌隆突上界点)平面,下界到下颌第3磨牙远端牙槽嵴顶,约平下颌孔下缘点平面,前界为下颌支前内侧骨嵴,后界为下颌小舌、下颌孔前壁及下颌神经沟前缘。  下颌隆突最窄处在下颌小舌上点平面,其宽度为(8.67±1.65)mm,在此平面,下颌支的宽度为(33.00±2.90)mm,下颌隆突靠近下颌支的前缘,其最小宽度约占下颌支宽度的1/4。下颌隆突的高度为(17.86±3.49)mm,下颌支的最小高度为(52.15±3.02)mm,下颌隆突位于下颌支内侧中上份,高度约占下颌支最小高度的1/3。  下颌隆突最凸点平下颌小舌上点,位于下颌小舌上点的前方。下颌隆突最凸点以上的下颌隆突高度为(8.23±2.34)mm,最小值为3.8mm,最大值为15.1mm。下颌隆突最凸点以下的下颌隆突高度为(9.63±2.23)mm,最小值为4.9mm,最大值为18.6mm。下颌小舌上点平面,下颌隆突最凸点与下颌隆突前缘的距离为(4.0±0.6)mm,下颌隆突最凸点与下颌隆突后缘的距离为(5.5±0.8)mm,下颌隆突最凸点在下颌隆突中心点前方的比例为65.36%。  下颌第二磨牙咬合面与下颌孔下缘点处于同一水平的比率为82.14%,高于下颌孔下缘点平面者占17.86%。下颌神经沟在下颌小舌上点平面的宽度为(12.44±1.81)mm。  2、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后,在翼外肌的深面分成细小的前干和粗大的后干。颊神经由下颌神经前干分出,穿过翼外肌上头或上下头之间到达下颌支前缘,沿下颌支前内侧骨嵴的前外侧下行,被颞肌筋膜鞘包裹,至下颌后牙咬合平面上方水平发出分支。根据颊神经走行,将其分为裸段、翼外肌段、颞肌段和终末段。颊神经颞肌段在下颌小舌上点水平与下颌隆突最凸点距离最近,距离为(5.2±0.7)mm。  舌神经与下牙槽神经共同起自下颌神经后干,2者并行向下并逐渐远离,舌神经走行在下牙槽神经前方,到下颌小舌上点水平,分别走行在下颌小舌的前方和后方,距离为(6.68±1.0)mm。舌神经的前方是颊神经,2者在下行过程中逐渐靠近,到下颌小舌上点水平时距离为(16.6±2.8)mm。舌神经在下颌小舌上点上方(12.5±2.2)mm处接纳鼓索。  下牙槽神经行于舌神经侧后方的蝶下颌韧带与下颌支之间,从起始处到下颌小舌上点平面的长度为(16.4±2.1)mm,宽度为(2.1±0.5)mm。到下颌小舌上点水平向下进入下颌孔。下牙槽神经在下颌小舌上点上方(6.8±1.2)mm处发出下颌舌骨肌神经,后者越过下颌孔后方,向下前分布于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颊神经颞肌段走行在下颌隆突前缘,颞肌筋膜鞘内,下牙槽神经下颌管外部分走行在下颌隆突后缘后方,舌神经走行在这2条神经中间,从下颌隆突后上方向前下方走行,到达下颌小舌上点处时紧贴下颌隆突骨面,有82.66%的几率走行在下颌隆突最凸点的后方,斜越过下颌隆突表面。在下颌小舌上点水平面,下颌隆突最凸点与3条神经的距离最短,与颊神经的距离为(5.2±0.7)mm,与舌神经的距离为(2.4±0.3)mm,与下牙槽神经的距离为(6.7±1.6)mm。  结论:  1、下颌隆突形态不规则,多位于下颌第二磨牙咬合面的上方。下颌隆突最凸点位于下颌隆突中心点的前上方。  2、颊神经行经下颌隆突前缘颞肌筋膜鞘内,下牙槽神经行经下颌隆突后缘后方,舌神经自后上向前下斜越下颌隆突表面,3者在下颌隆突最凸点水平相距最近。
其他文献
前言: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指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和Ⅱ类分子,能有效摄取、加
目的:上颌快速扩弓是正畸临床上常用的矫形方法之一,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机械力刺激下牙槽骨改建的调控,本研究通过观察上颌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gingival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