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托尔曼的目的行为论出发,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现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创意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升创造力倾向水平,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本研究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创意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创造力倾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南昌大学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随机抽取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经过SPSS19.0软件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果。第一、父母采用忽视的方式教养大学生显著多于采用专制、情感温暖、信任鼓励或溺爱的方式。相较于女生,父母对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更加溺爱男生;对于农村的父母而言,他们比城镇的父母更加溺爱自己的子女。大学生对创意成品的信心较低,在创意思考策略和抗负面评价这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更高;女生在创意成品信念和抗负面评价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方面,想象力和冒险性的得分相对较高,好奇性和挑战性相对较低。在四个分量表上,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女生的冒险性和挑战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第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创意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低水平的创意自我效能感与父母专制的教养方式有关;父母的信任鼓励、情感温暖和溺爱与大学生的创意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父母的忽视与低水平的创意思考策略信念和创意成品信念有关系,与抗负面评价信念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低水平的创造力倾向与父母的高程度的专制和低程度的信任鼓励、情感温暖和溺爱有关;忽视与冒险性和好奇性呈负相关关系,与想象力和挑战性呈正相关关系。第三,、大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力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对六名在校大学生的访谈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创造力倾向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创意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力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