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料场土的研究,是水利工程中由来已久的问题,但前人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对同一种土质的干密度、含水率、液塑限、颗粒级配、渗透系数等参数的研究上,而在工程实际中,土质是多变的,单纯的针对同一种土的规律探究意义不大。本文以峡江水利枢纽库区工程24个标段不同料场土的实验参数及堤防压实度检测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数理统计及回归分析,针对不同土质,对料场土击实、颗分、比重、液塑限、渗透五个实验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在施工繁忙季,可以通过这些规律大致估算一些耗时的实验参数,以减小检测实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对指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相关工作:介绍了国内外土质的分类体系,总结了土质分类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国内的三角形组成分类原理、塑性图分类法,美国的EPC分类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对料场土用塑性图分类法及EPC分类法进行分类,比较分类结果后指出EPC分类法对于工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通过origin、MATLAB等数理软件对料场土五个实验各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及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论证。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系统对最大干密度进行了预测及敏感性分析,指出液限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权重最大。引进了四参数全压实曲线方程,并确定了四个参数Sm、Wm、p、n与常规实验中液限等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确定了四参数曲线方程,并指出了该方程的优势性。结合工程压实度测量数据,分析了峡江水利枢纽库区工程料场土的压实特性,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压实度与回弹模量、含水率、干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分析了碾压遍数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并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降雨对堤防表层土体压实度的影响。用理正软件计算了9中不同压实度组合情况下边坡稳定情况,研究了堤防压实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