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被打破,传统的经济结构和就业模式都在不断改变。青岛市作为我国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一直致力于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近三十年来,青岛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种工商业公司和服务业机构不断建立,现有的城市规模已经不足以容纳迅速增加的企业数量。青岛市通过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方式,引导资源流向城镇或农村地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缓解城市的压力。因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同时失去经济收入的来源和生活保障。本文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去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文章首先对青岛市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本文主要的研究意义,提出论文主要的创新点,并且对所研究内容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本文研究主要依靠的的理论依据。然后本文对青岛市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利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青岛市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随后,本文着重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目标层、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到每个因素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程度。在这一部分,文章对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文章后面对策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文章指出了青岛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同时,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降低新兴企业成立的门槛,引导资金向农村移动,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保管理体系中去,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失地农民应有意识的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劳动技能,尽可能多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提高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