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保护与营建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作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近些年在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建设用地的扩张,许多过去位于西安郊区的大遗址开始被一个个新区包围,相比以前,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挑战,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对于与历史遗产息息相关的周边空间环境,无论是规划建设实践还是学术研究,都明显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面对这样的状况,论文将侧重点放在研究西安大遗址与依托环境的关系,以及应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与营建其周边空间环境的问题上。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在对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遗产环境领域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模式、特点与趋势进行总结,对当前遗址周边环境问题的症结进行思考。并结合对大遗址所处的宏观地理环境特征与价值的认知,指出保护与营建大遗址外空间环境需建立在保护各自所处地景空间的基础之上。其次,从整体性保护的思路出发,提出在西安主城区外构建“历史遗址区域”体系作为城市的限建区,将有关历史文化环境作为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因子。通过对该体系层次划分方式与依据的探讨,研究对其整体保护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相结合的途径,并具体划分了西安“历史遗址区域”的空间与层次。再次,从功能、生态、空间三个维度探索大遗址与城市发展的过渡关系。包括研究历史遗址区域内部城乡统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探讨大遗址周边适宜的用地属性与社会功能;尺度自上而下逐层剖析大遗址对城市生态网络的影响;以及从不同类型遗址的文化特征出发,提出周边物质空间环境建设的要求与控制原则。最后,通过上述多维度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四种西安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适宜性格局:对比包围模式、廊道隔离模式、咬合过渡模式与开敞过渡模式。并通过案例研究,阐述不同模式的存在条件及规划设计策略,总结出各类模式下空间环境保护与营建的原则。这些相关结论为目前被新区扩张威胁的城市边缘遗址区,和主城区内在其周边面临城市更新改造的遗址区提供了有益的规划模式,对于大遗址整体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具备切实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正>Tau基因及其编码的微管相关蛋白异常最早发现于阿尔茨海默病(AD),随着对Tau基因研究的深入,Tau基因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且有新的发现,最近研
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钙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 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以及钙通道电流。结果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可延长动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资金日趋紧迫的当今,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体系,既是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
<正>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且存在严重环境污染的危险,人们自然将目光集中在那些污染少、可持续供应的新能源上,因此发展风电成为了解决全球环境与能源问题的重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心肌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制成T2DM大鼠模型,将60只
研究了自制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Ni/Al2O3-MxOy催化松香的氢化反应。结果表明,松香氢化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压力4.5 MPa、反应时间2 h、催化剂用量2.5%、搅拌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部将病人满意度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指标,医疗服务的主题是患者"医乃仁术"为人民健康服务示医护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与行为准则,病人满意度示衡量
高校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特有的视觉识别系统对外传播。视觉形象不仅体现高校的内在精神,也是高校外部形象的展现,通过VI设计,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凝练校园文化,提升校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