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巴顿》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重性表现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丽巴顿》是盖斯凯尔夫人(Mrs.Elizabeth C.GaskeU)的一部著名小说。该书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进行写作。 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对阶级矛盾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对阶级矛盾的浪漫主义解决方法以及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原因加以分析,研究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性表现。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探讨对英国工业社会,尤其对工人与厂主之间的阶级矛盾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为了达到作者对社会的改造目的,在书中对工人及其厂主,工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工人和厂主间的矛盾进行了真实的描写。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生动地展现了工人的悲惨生活,对厂主的残酷盘剥的刻画入木三分。作者希望缓解阶级矛盾试图通过对工人的实际情况的描写来改善工人和厂主间的关系,因为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厂主更好的合作。 第二章研究对阶级矛盾的浪漫主义解决方法。盖斯凯尔夫人认为工人和厂主间缺乏相互了解导致了工人的怀疑,导致了工人和厂主问关系的疏远;忽视基督教是引起阶级矛盾和社会混乱的又一重要原因。作者认为要想工人和厂主搞好关系,最好的方法是把信仰基督教作为每个人最基本的原则。最后认为只有《圣经》可以使工人和厂主相互了解、缓和。 第三章分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原因。这种结合可以追朔到斯科特(scott)的历史小说。在作者的时代,在曼彻斯特(Manchester),工业生产引发了诸如贫穷、死亡、仇恨、谋杀、吸毒、卖淫等许多弊端。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作者还认为自己是“圣贤”,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问题引起众多人的关注。作为一名具有创造性的作家盖斯凯尔使用了全新的写作方法。一方面,作为中产阶级的一分子,他害怕工人和厂主间的阶级矛盾所引发的动乱。另一方面,在小说中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用自己主观的观点来呼吁工人和厂主,用自己主观的观点来描写他们的生活状况,用自己主观的观点来寻找他们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在这篇小说中,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作者显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使《玛丽巴顿》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
其他文献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史奈德用他平实的创作和生活实践着自己的诗学理论。论文以“归属地视域”为题,通过讨论史奈德的诗歌和散文创作,揭示作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生态思
一般过去时是英语语言系统中表现两个事件或两种情况之间特定时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语法手段,同时也是英语口语表达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时态类型。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一般过去时错
张谷若是我国上世纪优秀翻译家,因为其对哈代作品的翻译广受认可而被誉为“哈代专家”。在翻译思想方面,他主张用地道的目的语来翻译地道的原文,并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
本文旨在探讨意象翻译的审美接受,并运用中西诗学、翻译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对唐诗意象进行不同层面的剖析。 意象乃诗歌之灵魂,籍精炼简隽语言而将读者引入一个广阔的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