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在体内、外环境下,研究化合物J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对肿瘤多药耐药(MDR)的逆转活性,并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为其进入新药临床前研究提供前期实验依据。方法:①体外抗肿瘤实验:用MTT法观察化合物J的抗肿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细胞凋亡;在体动物实验:建立TCA8113舌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化合物J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i-67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②体外MDR逆转活性及其逆转机制: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培养BEL-7404和TCA8113耐药细胞株,并测定其耐药指数,用MTT法检测化合物J对耐药细胞株的逆转效应。经化合物J+ADM联合作用于耐药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的变化和ABCG2的表达。结果:①Ⅰ:在体外,化合物J的浓度低于100μg/ml时,对HUV-EC-C细胞无抑制作用(OD值均高于空白组的OD值0.215);浓度低于250gg/ml时,对BEL-7404和TCA8113细胞的抑制率均低于0。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周期的情况:作用浓度为250μg/ml,G1期细胞为52.28%,G2期细胞为6.47%,S期细胞为41.25%,而阴性对照组G1期细胞为49.35%,G2期细胞为7.12%,S期细胞为43.53%;化合物J作用浓度为50gg/ml时,细胞早期凋亡率为0.46%,晚期凋亡及坏死率为3.7%;浓度为10μg/ml时,细胞早期凋亡率为0.26%,晚期凋亡及坏死率为3.36%。Ⅱ:在体内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中,化合物J剂量为5mg/kg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瘤块重量抑制率为33.47%,体积抑制率为31.33%;2.5mg/kg时,对瘤块重量抑制率为12.75%,体积抑制率为9.87%;1.25mg/kg时,对瘤块重量抑制率为78.49%,体积抑制率为70.3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67在各组均有阳性表达,在阴性组中阳性率最高(47.36±1.53%);经化合物J2.5mg/kg作用后,阳性率明显减少(7.93±1.42%),阳性对照组也减少(28.64±2.06%);周期检测结果显示:给药后G1、G2期和S期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合物J给药剂量为2.5mg/kg时,细胞早期凋亡率为3.045±0.525%,晚期凋亡及坏死率为17.96±1.84%,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早期凋亡率为1.24%,晚期凋亡及坏死率为1.52%)。②Ⅰ:成功构建了BEL-7404和TCA8113耐ADM的耐药细胞株;化合物J对TCA/ADM耐O.1μg/ml细胞的逆转倍数(RF)为3.17,相对逆转效应为68.59%,阳性对照(VRP)RF为62.69,相对逆转效应为98.5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单用ADM作用时,G1期细胞为3.22%,G2期细胞为72.59%,S期细胞为24.19%,J+ADM联合作用后,G1期细胞为0.62%,G2期细胞为45.31%,S期细胞为54.08%。与单用ADM组相比,G1期细胞基本未变,G2期降低,S期升高,VRP+ADM联合作用后,G1期细胞为49.42%,G2期细胞为16.07%,S期细胞为34.51%;经化合物J逆转前后,ABCG2的表达率均很低,分别为0.65%和1.86%。结论:①在体外,化合物J并无明显抗肿瘤作用;在体内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但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无明显关系,与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下调了Ki-67的表达。②化合物J对TCA/ADM有明显的耐药逆转作用,并影响了细胞周期,与耐药相关蛋白ABCG2的表达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