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puco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主要研究大熊猫放归野外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包括菌群的种类、分布以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为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启动的大熊猫野外放归工程提供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的资料,以保证放归后大熊猫饲料的合理搭配,使放归大熊猫能够顺利地度过环境和食物结构的转换期,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其存活率。 选择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一只野外放归亚成体大熊猫和其圈养双胞胎兄弟作为研究对象。粪样采集从2004年1月至12月,运送采用好氧和厌氧两种运送培养基分别运送的方法,样品立即于当日按常规方法进行稀释,接种和计数。根据已报道的肠道常见菌,选择15种选择性培养基,按照检测对象的不同,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需氧或厌氧培养。其中,厌氧培养采用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法。鉴定主要依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采用传统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从放归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出13种菌,它们分别是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变形杆菌(Proteus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Bacillussp.)、酵母菌(Yeasts)、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类杆菌(Bacteroides sp.)、双歧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文章通过对VD4断路器的技术发展、 新 VD4断路器的极柱特点、 真空灭弧室、模块化操作机构及新 VD4防跳技术的介绍, 阐述了新 VD4断路器的结构及电气防跳、 机械防跳的原理.
印度造型艺术的外来因素问题王印度的造型艺术成就举世闻名,尤以佛教造型艺术更是独树一帜,傲然挺立世界艺术之林。印度造型艺术的诞生地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自古以来,这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水淹和干旱条件下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时间内,水淹促进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而干旱胁迫可严重抑制植株的生长,表现为15d的水
在考虑空间地理因素的基础上,运用2000—2014年中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考察回流留学生研发溢出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估计回国留学生
“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的优势并有机融合,通过课前前置性学习、课中探究性学习,课后个性化学习,以学定教,为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