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游记》在中国众多优秀小说中脱颖而出,占据着“四大名著之一”的荣誉头衔。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西游记》前前后后出现了不少英译本,而其中全译本目前只有汉学家詹纳尔版和华人学者余国藩版。象征是《西游记》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西游记》作为古典文学经典,其中承载大量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都寄托于那些特殊象征意义词中,翻译出这些象征意义词对更好理解小说的主题、情节及中国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研究发现在《西游记》中描绘神佛妖居住环境的小诗中存在大量象征意义词,这些小诗通常暗示了居住在此的神佛妖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又与中国独特的道教,佛教文化息息相关。然而在众多对《西游记》的研究中,学者们鲜少针对小说中描写神妖居住环境诗中大量存在的象征意义词及其英译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詹纳尔与余国藩的全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西游记》中关于描绘神妖住所环境诗歌中挑选出四类象征意义词——动物,植物,宗教,典故,先分析了这几类象征意义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涵义,然后借助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比研究两个译本中它们对应的翻译,探讨其翻译顺应故事情节的同时是否顺应了读者的反应,文化移植是否恰当。笔者发现两个译本在翻译《西游记》中描写神妖住所环境诗中存在的象征意义词时,在忠实传递其象征意义和中国文化特色方面尚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