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国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运动休闲已然成为国民日常活动重要部分,然而快速城市化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运动休闲空间严重不足,绿道作为一种线性开敞空间,具有连接人工与自然景观,提供绿色通道及空间,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因而基于运动休闲为导向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能够满足市民运动休闲空间的需求,但其总体规划设计方法、选线布局、空间规模等方面未有完善的体系指导,故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论文基于运动休闲导向,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归纳与演绎等方法,解析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动态进展,明确了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探究了基于运动休闲导向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依据: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生态位理论、环境行为心理学、适度干扰理论、生态控制等理论,解析了各种理论与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本质关系。界定了基于运动休闲为导向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内涵与外延,运动休闲与城市绿道的关系,基于年龄与运动强度要素下的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作用以及相关影响要素。系统地提出基于运动休闲导向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方法体系,包括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生态设计、园林美学等方面的设计原则、总体规划的生态控制方法、设计场地选址与布局、局部空间设计以及要素设计方法等内容。在总体规划中提出“三观”生态控制方法,即宏观规模、成本等层面的总体规划控制、中观前期、方案等各个设计阶段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控制、微观比例、材料等因子的设计实施控制;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分析、构思与设计理念的凝练、总体平面规划布局、人流交通规划、功能区划、竖向设计等;基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连通性可达性等系列需求指标进行场地选址与布局;基于总规控制的要求、功能区划的序列进行绿道中运动休闲各类空间的设计:要素设计中基于详细的设计方法与策略对植物、道路、景观建筑小品、水体与地形、灯光照明等要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了基于运动休闲为导向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展望,即高科技的控制与监测、新材料的运用与表达、数字化的动态与模拟设计、数据信息化的管理以及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更低的建设成本、更少的干扰等设计理念。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第一章,其解析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动态进展,明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绿道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与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本质关系,界定绿道的内涵外延、类型、功能作用和影响要素。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探究城市绿道景观的设计方法策略,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系统地提出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方法体系,包括设计原则、规划方法、选址与布局、局部空间设计以及要素设计方法等内容。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主要是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将会融合高科技、新材料、数字化等新兴手段,遵从成本更低、环境更加友好、民众更广泛的参与性、更多的可能性与体验性等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