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综观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包含着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比较、土地利用过程的监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复合关系等方面。土地用途转换往往引起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变化、空间格局的演变,以及土地覆被的变化,进而改变着区域景观格局,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我国土地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明显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论文以科学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以与人类活动交互作用最为密切的土地用途转换为研究对象,以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优化配置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以文献资料搜索、实地调研、多层次时空分析、对比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为研究手段,面向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西南地区,从系统角度出发,对地处黔中的安顺市西秀区土地用途转换态势及其驱动机制进行综合思考与论述。通过土地用途转换研究将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区域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目的和国内外研究状况,以求对区域土地利用转换研究的背景有一个较为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其次,阐释土地、土地利用、土地用途转换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在内涵上已发生了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用途转换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土地用途转换往往引起土地覆被的变化,土地覆被变化又进一步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化。而后,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对土地用途转换进行实证研究。先介绍了土地用途转换的区域背景,包括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等,并揭示其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西秀区1995~2006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数据,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土地用途转换的时空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1996~2006年的社会经济资料,利用主成份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寻影响区域土地用途转换的主要驱动因子,并探讨了研究区土地用途转换的理论过程模型和驱动传导机制。指出土地用途转换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驱动因素、城镇化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变迁与农业技术进步驱动因素、交通运输驱动因素与政策驱动因素,各驱动力形成“合力场”,相互作用,同时具有各自的主导传导机制。为此,最后指出,国家和政府在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更加关注主导人文驱动力在具体区域环境下的重要程度及其结合过程;应当形成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认识,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协调好土地利用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使区域土地的经济供给既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要,又能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的第一需要;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市场的作用,不断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转换,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