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麻疹危害严重,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儿童传染病首位,是严重影响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麻疹疫苗(MV)使用前的1950-1965年,全国麻疹发病呈高位运行,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58-1432/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766/10万。1965年我国开始实施麻疹疫苗免疫接种,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麻疹发病率降至100/10万以下;特别是1978年开展实施计划免疫,随着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全程接种率的提高,麻疹发病呈直线下降,1987年以后,全国每年的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以内;2001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2001-2004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5/10万左右,达到历史最低水平,麻疹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麻疹发病明显反弹。2005年,全国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麻疹发病数123136例,麻疹死亡病例55例;2008年,报告麻疹病例131441例,发病率为9.95/10万,达近十年来麻疹发病最高水平。近几年山东省麻疹疫情也不容乐观。2008年,山东省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9441例,发病率为10.08/10万,为近20余年来发病最高水平。聊城市自2005年以来,麻疹发病也呈上升趋势,2008年和2010年全市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3.30/10万和9.31/10万,明显高于2001-2004年平均发病率0.86/10万;2008年达近二十年来麻疹发病最高水平,2010年麻疹发病居山东省首位。可见,控制麻疹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我国免疫规划工作一项难点工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6年卫生部制定《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并给出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开展病例监测为主的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为此,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确保聊城市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本研究分析了聊城市1963-2010年麻疹的流行趋势、麻疹流行现状以及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免疫水平探讨近年来麻疹疫情反弹的可能原因和麻疹防控重点人群,提出改进聊城市防控麻疹的建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聊城市1963-2010年麻疹流行趋势分析。研究目的了解聊城市196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现状及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整理聊城市1963-2010年麻疹历史疫情资料(包括所有麻疹病例的年龄、性别、住址、职业、免疫史等),1973-2010年麻疹疫苗免疫资料(包括麻疹疫苗的免疫程序、常规和加强免疫的应种人数和实种人数),1985-2010年人口资料。利用Excel2007,自行设计质控数据库,录入数据。运用Excel2007、SPSS18.0、Maplnfo Pro7.0等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63-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时间、地区、人群(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免疫史、暴发情况等分布进行描述统计。图和表的制作运用Excel2007来完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各年度发病数、发病率为因变量,以年份为自变量,建立简单线形回归模型;回归系数采用t检验。采用Crosstabs(交叉表),对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年龄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发病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1.聊城市1963-2010年麻疹流行趋势:聊城市1963-2010年麻疹发病概况:共报告麻疹病例201104例,死亡42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8.27/10万、0.19/10万。在1973年以前,麻疹发病呈高位运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达908.95/10万、3.36/10万;自1973年开始使用MV后,麻疹发病率直线下降至300/10万以下,死亡率保持在2/10万以下;1979年实施计划免疫,麻疹发病率继续控制在50/10万以内,已罕见因麻疹而死亡者;2001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2001-2004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1/10万以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2005年以来麻疹疫情出现明显反弹,2008年发病率为13.30/10万达近20年来最高水平,2010年发病率为9.31/10万,居山东省首位。2.麻疹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变迁:聊城市1985-2010年(由于1963-1984年麻疹疫情资料未分年龄、性别和职业,故仅对1985-2010年资料进行分析)共确诊麻疹病例4443例,年龄发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占59%以上;2005年以来0岁和15-39岁年龄组发病呈上升趋势,1-14岁年龄组发病呈下降趋势。职业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0%以上,2005年以来工人和农民发病呈上升趋势。性别发病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聊城市1963-2010年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麻疹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以来年麻疹发病出现明显反弹,发病年龄出现0岁小年龄组和15-39岁组发病明显增多的“两极分化”现象。第二部分: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研究目的了解现阶段聊城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发病之间的联系,探讨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为进-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并比较2006年和2011年聊城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2岁、2-岁、5-岁、8-岁、11-岁、15-岁、20-岁和≥40岁8个年龄组抽取东昌府区、在平县、阳谷县和冠县健康人群400人,运用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并同时进行血清标本的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样本麻疹IgG抗体。所有资料经核查后统一录入计算机,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分析方法为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结果1.2011年共调查387人,阳性人数379人,阳性率97.93%,血清麻疹IgG抗体GMT为1651.98,SD为3.09。2.与其他年龄组相比,<2岁和15~39岁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偏低。3.2011年聊城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高于2006年的。结论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年龄组相比,<2岁和15~39岁年龄组麻疹抗体免疫水平偏低。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成人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