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沙市芙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进行了探讨。
论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城区的概念、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本质特征;然后详细描述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典型性的原则,设计出符合长沙市芙蓉区发展特点的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了3个层次。第一层次有资源支持系统、经济发展能力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和体制管理系统五个指数;第二层包含23个指标;第三层包含40个指标。
论文对芙蓉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主要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在运用主成分分析中,设计了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综合评价系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系数。对芙蓉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进行了诊断,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体制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研究结果如下:芙蓉区可持续的年份有2004年,弱可持续的年份有2002年和2003年,不可持续的年份有2000和2001两年;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五年中逐步增强。芙蓉区属于协调的年份为2004年,属于亚协调的年份为2002和2003年,属于不协调的年份为2000和2001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而增强。总体来说,芙蓉区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协调性较好。综合考虑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芙蓉区近五年的发展水平得到共有如下三种组合:①可持续协调型发展;②弱可持续亚协调型发展;③不可持续不协调型发展。芙蓉区2000、2001年属于不可持续不协调型发展,2002、2003年属于弱可持续亚协调型发展,2004年属于可持续协调型发展。
针对芙蓉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的初步诊断结果,在参考其它学者的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从社会、环境资源、经济和体制管理角度提出了芙蓉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今后相关方向的研究提出了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