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拆迁中的集体行动——以S社区拆迁改造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拆迁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不可避免的城市日常风景。因为拆迁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不仅数量众多,激烈程度也很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研究城市拆迁中的群体冲突问题,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实际价值,能够对缓和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以某市S社区居民反对拆迁改造的集体行动为个案,探讨了城市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问题,并对如何减少类似群体冲突提出一些思考。   据此,将本文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脉络进行梳理和评述,为本文后续的集体行动问题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集体行动领域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S社区反对拆迁改造集体行动的概况,这一事件涉及人数众多,持续时间较长,社会影响较大,而且最终以居民胜利结束,作为案例是较为适合的;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即通过“气”的产生与发展变量、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变量和动员变量三个维度探讨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问题。首先,运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气”进行剖析,分析了由于结构性问题等原因导致“气”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积聚,继而通过弥散式或爆发式两种方式释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为获得人格尊严和实现人格价值的情感因素对城市居民抗争的影响。其次,将行动者划分为积极分子和一般行动者两类,在集体行动发生之前以及整个过程中,这两类行动者通过对参与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以及获得成本和收益的可能性这三点不断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是否要参与集体行动以及参与到何种程度,通过分析后,本文认为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因素是城市居民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但是同时认为不应忽视其它因素的作用。最后,从社会现实问题到集体行动的产生并不是一撮而就的,引发集体行动的变量之间同样需要某种中介过程的牵桥搭线,孤立的变量并不必然会引发集体行动,所以将这个中介过程分为共意动员和行动动员两个阶段,共意动员包括公共的话语,劝说性沟通和意识提升三个层次,而人际关系网络,集体认同感,政治机遇结构等因素又都影响着行动动员,城市集体行动的动员显现出草根动员模式的特点;第四部分是在上述内容的讨论后,针对城市集体行动提出的四点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滴变化,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更加复杂化,冲突的点和面也在不断增加和拓展,由同一或同一类事件引发的多数人利益的群体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针对SK水电站首部砂石系统废水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机械预处理+高效深锥浓缩机+机械压滤脱水”新型水处理工艺.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出水水质良好,满足
解释例是拥有法律解释权限的专门机关针对法律适用的疑义进行解释的一项制度。本文以解释例为研究对象,将时间限定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亲属领域为切入点,研究解释例的发展
目前,我国学界对海运货物控制权的基础问题如性质、权利行使规则等仍存在争议。《鹿特丹规则》出台后,学界不断呼吁修改我国现行《海商法》,引进海上货物控制权的相关规定,但
经济法体系问题,即经济法组成部门的界定与分类问题,是经济法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1933年罗斯福新政标志了经济法学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宏观调控法”正式登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