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及其附属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导致了在石油开采、精炼、运输和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毒的污染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便是其中一类最常见的、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疏水性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寻求经济有效的处理多环芳烃污染废水的方法十分必要。海泡石是天然的非金属粘土矿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理化性质,并且价格低廉,作为吸附剂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废水的处理中,但是对于去除水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采用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CG12-2-1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产于河南的海泡石原矿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将改性后的海泡石用于多环芳烃的代表性物质菲的吸附处理。研究了菲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海泡石原矿和改性海泡石对菲的吸附机理,并且采用三水平全因子析因实验进一步探究了菲在改性海泡石上的吸附机理。菲在海泡石原矿和改性海泡石上的吸附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进行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海泡石通过FT-IR来检验改性效果,实验研究了菲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吸附过程很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并且确定了等温线常量。通过吸附热力学参数证明菲在改性海泡石上的吸附是自发并且放热的过程。相比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实验研究为双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海泡石在多环芳烃废水处理上的潜在应用提供了依据。此外,本实验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全因子析因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吸附试验研究水溶液中的菲在双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海泡石上的最佳吸附条件。4个影响因素是菲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离子强度和pH值,各因素的最适条件通过主效应图、交互作用图和方差分析来分析。结果表明,离子强度的主效应影响最显著,离子强度和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最显著,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在低水平到中水平和中水平到高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这说明了吸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多水平可以更好地更深层次地探究吸附机理,所以研究中水平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