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思想与艺术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庄子》内篇作为研究对象,以“从民族文化—心理动态的建构上把握文学史的进程”为研究方法,以“士”生存的双重性为切入点,展开对《庄子》内篇思想和艺术的研究。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述了本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从士人主体生存的实际状况、学术繁荣的局面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庄子》一书的文化背景。第一节简述了战国时期士阶层产生的过程,并从士人生存的实际状况出发,指出战国时期士人生存所具有的双重性。第二节,描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第二章从无用论、虚己论、随化论、逍遥论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庄子理想的生存方式。无用、虚己可以存身,随化和逍遥实现了人在观念上、在精神上对现实人生的超越。无用、虚己、随化都指向逍遥。庄子为人设计的生存方式,使人从基本的保身而至最终的超脱,内蕴着从沉重走向飘渺的深层逻辑。 第三章把《庄子》内篇的结构概括为散而不乱的链条型结构、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跳跃性结构、生发式结构等四种方式。《庄子》内七篇的结构不是单一结构的运用,而是多种结构交织在一起,在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结构中有跳跃性的结构,在层层递进的结构中也表现出了环环相扣的严密,《庄子》内篇的文章呈现出复合式的艺术结构。 第四章对《庄子》内篇的意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庄子》以大木形象、畸形人形象阐发“无用”为大用和“无知”为大知的哲学观念,这两组意象递次发展,彼此相承,形成了一个意象群。《庄子》通过对无用存身的思想向无知得道思想发展的论述使人的精神获得了一种从现实到理想的提升。 第五章分析了《庄子》内篇寓言型的表达方式。《庄子》内篇的寓言继承而又改造了神话,使之成为庄子哲学思想的表达方式,具有哲理化的倾向。《庄子》内篇的寓言从情节完整、场景转换、时间性概念的应用等方面表现出了故事化的倾向。《庄子》内篇寓言哲理化的增强,突出了其寓言的意义性成分;而故事性的增强,则强调了寓言的叙事成分,《庄子》寓言神话色彩的降低与哲理化倾向《庄子》内篇思想与艺术研究摘要的渐次增强以及《庄子》寓言的故事化倾向正是理性精神高涨时期的产物。 结语对整篇论文的观点给予了总结,提出要从中国文化发展史的角度,从民族思维发展流变的角度开拓《庄》学研究的新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对于城市而言,一个优良的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甚至代表着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十分重要。而对现阶段国
民事检察制度是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套完整的民事检察制度体系,并使之得以有效的运作和实施,这对于保障司法活动的公正性,促进社
针对油气田污水的处理技术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今后治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对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我国许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型水库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带病"运行,对其进行除险加固迫在眉睫。为此,本文拟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断追求精神的满足,所以人们对现代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陶瓷艺术作为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艺术和宝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的广泛程度得以增加,这些新型科技建筑为我国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环保的建筑方法为人们带来了更加健康的生活,建筑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