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增龄变化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的体成分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的变化。方法入选1534例T2D住院患者,男860例,女674例,年龄20~85岁。所有患者按性别各自分为4个年龄组:≤54岁,55~64岁,65~74岁,≥75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体成分和BMD,包括总脂肪质量(total fat mass,FM)、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总瘦组织质量(total lean mass,LM)、四肢瘦组织质量(appendage lean mass,ALM)、躯干瘦组织质量(trunk lean mass,TLM)、全身骨密度(total bone mineral density,TBMD)、腰椎骨密度(lumbar spine body mineral density,LBMD)。另外,计算脂肪质量指数(total fat mass index,FMI;FM/身高~2)、瘦组织质量指数(total lean mass index,LMI;LM/身高~2),分析比较各年龄段体成分和BMD差异。结果中国T2D中,在体成分方面,男性各年龄组间F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I高峰出现在≤54岁年龄组;女性FMI随年龄增长而增加,LMI变化不明显;随年龄增长,无论男女VAT均升高,SAT无明显变化,ALM和TLM均降低。在BMD方面,随年龄的增长男性TBMD变化不明显,而女性TBMD逐渐减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FNBMD均逐渐减少,LBMD变化不明显。结论在T2D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质量增加,瘦组织质量和BMD减少;总体体成分及BMD的增龄变化存在男女差别,而区域分布变化相似。
其他文献
多信号流模型是目前系统测试性设计中常用的模型。日益复杂的电子系统,不仅要求建模人员对系统设计有全面的了解,还要有能力基于多信号流模型进行测试诊断分析。从目前现状来
本论文对低成本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研分析,比较确定了无电解电容六开关拓扑和母线连接中性点四开关拓扑(新型四开关拓扑)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对无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最严重、最亟待解决的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发
为了解决当前双随机相位加密系统的明文与密文函数之间相对简单的依赖关系,导致加密系统的安全性能不高等难题,引入非标准二阶互逆-正交参数变换,设计对合参数变换,并将其引入到双随机相位加密系统中,提出了对合参数变换耦合双随机相位的图像加密算法。利用位置集合置乱技术扰乱明文;由对合参数变换与相位矩阵,设计加密函数,完成置乱像素的扩散;并将递归运算嵌入到对合参数变换中,实现加密系统的简单结构及快速计算。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