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原代同种异体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环孢霉素A(CsA)治疗急性肝衰竭(ALF)大鼠的疗效,初步评价CsA对肝细胞移植(HCT)的影响,为临床开展HCT治疗ALF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1.将雄性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分别以300、350、400、450mg·kg-1·d-1剂量的硫代乙酰胺(TAA)腹腔内注射,24h后重复注射1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的临床表现、死亡数、肝功、PT及肝脏病理变化,以确定制备TAA致大鼠ALF模型的最适剂量和最佳时间。2.建立简易的灌流装置,采用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大鼠肝细胞,低速离心(500rpm,3min,3次),并经Percoll不连续密度离心纯化。细胞活率≥85%,方可HCT。3.68只雄性SD大鼠,8只作为肝细胞供体,60只腹腔内注射TAA诱导ALF模型。给药后24小时内死亡11只,存活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17只,脾内注射浓度约为2×107个·ml-1肝细胞悬液1ml,术毕,肌肉注射CsA 10mg·kg-1·d-1。Ⅱ组:16只,仅脾内注射约2×107个·ml-1肝细胞悬液1ml,不用CsA。Ⅲ组:16只,仅脾内注射生理盐水1ml,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各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及脾内移植肝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1.根据TAA不同剂量组及不同时间的实验大鼠临床表现、死亡率、肝功能、PT及肝脏病理变化,选用350mg·kg-1TAA、造模后24小时作为制备大鼠ALF模型的最适药物剂量和最佳时间。2.采用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大鼠肝细胞,低速离心,并经Percoll不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细胞活率为92.63±2.50%。3.移植后1周存活率两两比较,Ⅰ组、Ⅱ组显著高于Ⅲ组(64.7%vs 12.5%,P=0.003<α;56.3%vs 12.5%,P=0.012<α),但Ⅰ组和Ⅱ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4.7%vs 56.3%,P>α)。移植后第1日,各组间的生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第3、4日大鼠体重开始恢复,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LT,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且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血清AST,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5);血清TBIL,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但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PAB,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组间无差异。移植后第7日,血清PAB,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各项生化指标除血清PAB外,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移植后第7、14日,Ⅰ组、Ⅱ组肝脏病理改变较Ⅲ组轻且恢复快,尤以Ⅰ组改善最为显著;Ⅰ组脾内移植肝细胞周围炎症反应较轻,且细胞存活时间较长,移植后第14日仍能见到存活的肝细胞,而Ⅱ组脾内移植肝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较显著,而且在移植后第7日已较难见到完整的肝细胞。结论1.350mg·kg-1TAA、造模后24小时为制备大鼠ALF模型的最适剂量和最佳时间。2.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的肝细胞经Percoll不连续密度离心后的细胞活率及纯度较高符合HCT的要求。3.原代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ALF,可明显提高存活率,疗效确切。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CsA治疗ALF,虽然不能进一步提高存活率,但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变化及延长脾内移植肝细胞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