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儿童诱拐案件屡屡发生。儿童诱拐案件不仅极大地影响被诱拐儿童及其家庭的幸福,而且是重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儿童抵制诱拐的能力非常重要,关于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年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方法亟待进一步探索。但是,鉴于目前国内外基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模拟诱拐场景,对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进行研究。
本研究共分为两个研究来探究在室外的模拟诱拐场景中,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探究的是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发展的年龄趋势和认知水平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共收集有效被试83名(3~5岁),我们使用模拟诱拐的测量任务对儿童进行模拟的诱拐测试后,使用五任务量表测试儿童的心理理论,使用Flank Fish测试儿童的执行功能。
研究二收集3~5岁的有效被试112名,探究事先叮嘱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在控制了父母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的陌生人安全教育后,测试单独留下儿童前,事先叮嘱儿童“不要跟陌生人走”是否有效影响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分数。我们自编父母问卷测试了父母对儿童陌生人安全的日常教育频率。同时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有事先叮嘱组和无事先叮嘱组。
综上,研究一探究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发展的年龄趋势,同时从儿童自身认知水平的角度探究了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研究二探究了事先叮嘱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通过两个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4岁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2)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在儿童的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3)认知水平:在控制了年龄与性别后,心理理论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分数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执行功能则不能预测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分数。
(4)事先叮嘱: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父母日常的安全教育频率后,相比无事先叮嘱组,事先叮嘱“不要跟陌生人走”可以显著提高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分数。
本研究共分为两个研究来探究在室外的模拟诱拐场景中,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探究的是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发展的年龄趋势和认知水平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共收集有效被试83名(3~5岁),我们使用模拟诱拐的测量任务对儿童进行模拟的诱拐测试后,使用五任务量表测试儿童的心理理论,使用Flank Fish测试儿童的执行功能。
研究二收集3~5岁的有效被试112名,探究事先叮嘱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在控制了父母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的陌生人安全教育后,测试单独留下儿童前,事先叮嘱儿童“不要跟陌生人走”是否有效影响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分数。我们自编父母问卷测试了父母对儿童陌生人安全的日常教育频率。同时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有事先叮嘱组和无事先叮嘱组。
综上,研究一探究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发展的年龄趋势,同时从儿童自身认知水平的角度探究了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研究二探究了事先叮嘱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的影响。通过两个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4岁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2)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在儿童的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3)认知水平:在控制了年龄与性别后,心理理论对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分数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执行功能则不能预测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分数。
(4)事先叮嘱: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父母日常的安全教育频率后,相比无事先叮嘱组,事先叮嘱“不要跟陌生人走”可以显著提高3~5岁儿童抵制诱拐能力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