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改进形式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机理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是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具有经济、实用、高效的优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性能优异,但因对其抗震性能研究不足,在我国实际工程应用很少。论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基金项目”《交错桁架体系应用技术开发》的研究,对一种改进形式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选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论文根据项目研究对这种新型结构进行循环加载试验的需要,采用相似理论,依据相关规范资料,对一个五层改进形式的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进行了1∶3模型的试件设计,包括结构设计与节点设计,并绘制了试件加工详图。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选用Shell181单元并同时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对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的弹塑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加载阶段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承载力、变形规律。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制定了试验的方案,包括加载方案、应变片布置等。基于1∶3模型的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分析了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下结构的承载能力、滞回性能、延性与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以及结构的破坏机制,并根据顶层滞回曲线进一步得出了结构顶层骨架曲线及相应的恢复力模型。试验表明,结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是稳定的“梭形”,图形饱满,延性和变形能力较强,耗能能力好,承载能力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主要由桁架提供,桁架斜杆的破坏意味着结构的失效,应对其塑性变形能力提出严格要求,其板件宽厚比应符合中心支撑构件要求。结构的薄弱层由未改进前的底层和二层向其他层转移,达到了改进的目的,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型钢加固混凝土组合梁是用于结构加固工程的一种组合梁形式,通过抗剪连接件将原混凝土梁与后加钢构件相连形成共同作用的组合梁。借鉴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并且与实际
高层建筑转换层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致使此种类型结构具有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等
膜结构是二十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柔性张拉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刚性结构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使用了质轻经济的材料,以及可以形成优美的建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记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摩崖石刻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内
中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切承载力和耗能能力近年来被很多学者作为研究课题,并得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和结论。但目前来说,框架柱塑性铰区耗能机制
本文介绍了用自行研制的简易拉伸试验装置,进行大尺寸混凝土试件轴向拉伸应力~变形全曲线的测试方法,试件尺寸为(1350mm×450mm×450mm),并对试验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论文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HSHPC)在型钢混凝土结构(SRC)中的推广与应用。较之普通型钢混凝土结构,其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更好的抗震性能、耐久和耐
应力波反射法简单易行,是目前最具代表性、应用最广泛的桩基动测方法。迄今为止,应力波反射法只涉及到一维纵波理论,现场测试中应用的也仅仅是纵波,然而纵波反射法判读桩身小
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和优化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拟生物进化理论的仿生学算法。在广泛阅读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遗传算法及其在结构优化设计应用中的相
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快速扩张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决策问题,不仅关系到巨额资金投入,还关系到这些资金的投资效益,关系城市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