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农村信贷市场正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农户等资金需求者由于无法提供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物,很少向金融机构借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由于向农户贷款的成本较高,往往不愿意发放贷款。这就造成了我国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不合理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实现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总结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五个指标界定了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合理水平,包括农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农业贷款额与农业总产值的比率、贷款覆盖面、农户在金融机构的贷款占全部借贷的比例,以及贷款满足率。通过比较得知,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远没有达到合理水平,存在着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机构与农户的两方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知,仅靠金融机构和农户尚不足以解决农村信贷资金供求不合理的问题。因此,文中引入政府作为博弈的第三方,构建了三方博弈模型,得到了金融机构、农户和政府为了使博弈均衡达到最优所应当选择的策略。进而结合国外农村信贷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合理化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完善内部治理模式,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以及加强信贷机制创新;农户应增强履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农村信用文化,以及提高自身收益率;政府应积极干预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制定农村信贷贴息办法,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以及建立农业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