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无损压缩研究与DSP实现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man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无损压缩是指在没有任何图像损失的前提下,降低数据量,获得低比特流的图像数据表示,在解码时可以无失真的恢复出原始图像的压缩方法。它主要应用于一些需要对图像做进一步处理、重复压缩与解压缩、图像的获取代价昂贵的领域,如指纹图像、遥感图像、医用图像处理等。现有的各种无损压缩算法普遍存在着压缩效率不高、运算速度很慢的特点,不能满足图像实时压缩的要求。高效、实时的无损图像压缩技术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基于嵌入式DSP芯片的高效、快速的图像无损压缩技术和算法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图像无损压缩及其DSP实现与优化。所做的工作有: 1、回顾了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概括总结了基本的编码技术以及与无损压缩相关的国际标准,并对最新标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2、介绍了提升小波算法,在提升框架下构造出从整数到整数的小波变换;介绍了经典的嵌入式小波零树编码技术,详细阐述了SPIHT算法的编码步骤; 3、重点研究了基于TMS320DM642的软件开发技术,设计了基于DSP/BIOS的多任务实时系统,任务间使用RF框架进行通信;结合硬件平台特点设计了前端图像采集驱动模块与后端TCP/IP网络通信模块,简单介绍了系统加载方法和与两级引导程序设计原理。 4、对算法进行改进与硬件仿真。对小波变换结构进行改进,并结合DSP硬件资源提出了多种优化方法,显著提高了其执行效率,解决了传统小波变换在DSP上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编码算法对小系数编码速度慢、内存占用量大、压缩比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无链表SPIHT(NSL)与自适应算术编码结合的联合编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嵌入式码流特性的前提下很好的降低了压缩时间,提高了压缩比。
其他文献
人脸检测作为通用物体检测的研究特例,可应用于全自动人脸识别、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数字视频处理、视觉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视频探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目标非声探测识别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几年,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和水声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
软件无线电已成为无线通信非常关键的技术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将宽带A/D、D/A尽可能靠近天线,在一个开放式、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上用尽可能多的软件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
视频监控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TI公司DSP芯片-DM642拥有强大的视频处理能力及众多的外围接口,以它为主芯片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能完
朱鹮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珍稀鸟类。鸟类鸣声蕴含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分析研究朱鹮鸣声,对于了解朱鹮习性,进一步开展对朱鹮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语音识别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无线接入网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光纤到户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为此,寻求新型宽带接入技术便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技术采用第四代环保节能照明LED作为光源,利用其发出的高速明暗变化的信号传输信息,在照明的同时仍能通信,是一种可以拓宽频谱资源、绿色节能、可移动的接入方式,推动了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