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与中国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关系。 方法: 对两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家系A和家系B)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后者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otoacoustic emissions,EOAEs)。对其中20名成员(家系A13人,直系亲属11人,配偶2人;家系B7人,直系亲属5人,配偶2人)外周血DNA进行12SrRNA、tRNAser(UCN)以及GJB2基因PCR扩增,产物通过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及基因测序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 结果: 家系A中10名母系成员(现存9人)出生后或3岁以内出现听力下降,其中7人表现为双耳对称的重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平坦型曲线,另2名幼儿ABR波V反应阈双耳均为80 dBnHL;鼓室功能曲线A型;EOAEs未引出。家系B中3名母系成员在10岁左右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2~4天出现听力下降和高音调耳鸣,纯音测听显示听力损失为双耳对称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高频下降型或U型曲线;鼓室图A型;EOAEs未引出。 所有研究对象的基因区域均扩增成功。12SrRNA全序列测定发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