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检测与分析E-cadherin(上皮性钙黏附素)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作比较,探讨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检测与分析CD44v6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作比较,进一步探讨CD44v6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对E-cadherin及CD44v6在各研究组的含量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二者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05年11月,根据临床及病理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共50例,取其子宫异位内膜组织为研究组A,子宫在位内膜组织为研究组B,在位内膜为增生期。收集同期因慢性宫颈炎行宫颈leep刀环切术,术前刮取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正常的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共3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无其他特殊病史,术前6个月内均未使用过激素治疗。年龄,孕产史以及宫腔内手术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方法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切片先进行HE染色,筛选出镜下未见慢性炎改变及合并其他改变的组织。将筛选出的组织再切片贴附于涂有APES的玻片上,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的E-cadherin、CD44v6的含量(即染色强度及显色率)。
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个独立样本等级资料的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Test,两独立样本等级资料的分析应用Mann-WhitneyUTest,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均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1.E-cadherin的表达结果研究组A、研究组B的表达弱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A的阳性表达弱于研究组B,有显著性差异,P<0.05。
2.CD44v6的表达结果研究组A、研究组B的表达强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A的阳性表达强于研究组B,有显著性差异,P<0.05。
3.E-cadherin/CD44v6的相关性结果在研究组A、研究组B中,E-cadherin与CD44v6的表达具有关联性(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中,E-cadherin与CD44v6的表达无关联性。(P>0.05)
结论1.E-cadher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最强,在AM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正常子宫内膜的生长和维持依赖于E-cadherin的正常表达,E-cadherin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细胞的脱落及异位生长、转移有关。
2.CD44v6在AM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M的发生、发展有关。
3.E-cadherin和CD44v6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二者在A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